中國皮革協會確定了中國皮革業發展的方向
9月13日訊,在近日召開的中國國際金融危機像一面鏡子,使國內皮革業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發展方向,即只有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才能確保全行業可持續發展。而皮革業要想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五大轉變”是關鍵,這也是“十二五”期間中國皮革業要力爭實現的目標。
據悉,未來幾年內,皮革業追求的這“五大轉變”是指:
向產業結構全面優化轉變。我國皮革行業涵蓋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制品等主體行業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機械、輔料等配套行業,上下游關聯度高,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要實現皮革產業結構的全面優化升級,必須做到主體行業與配套行業相適應,制造環節與服務環節(包括研發、設計、管理、培訓、營銷、物流、媒體等)相關聯、對外貿易全方位展開與國內需求不斷擴大相平衡等,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向發展目標多元化轉變。即皮革業不能唯產量產值增長論,而要用綜合的目標體系來考量行業運行情況。這主要包括:產業結構的優化程度、區域結構的合理程度、資源和環境對行業發展的承載程度、解決民生及減少失業的程度、企業的管理創新和員工的發展程度等。但在這些目標中,經濟發展居首位,沒有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也就不會有其他目標的真正實現。
向質量和效益并舉轉變。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皮革大國,但還遠不是皮革強國。盡管我國制革、制鞋、皮衣、箱包、毛皮服裝等的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以自主品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明顯不足。因此,要實現皮革行業向質量與效益并舉的轉變,關鍵是自主創新。要重點培養一批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致力于管理體制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對拉動產業升級有示范作用的骨干企業。
向以人為本這一發展核心轉變。要把關心人、注重人文關懷、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納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特別要使以人為本在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中得到更好體現,營造良好用工環境,維護和諧勞動關系。特別要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改變依賴加班、低薪獲得競爭優勢的格局,逐步完善公共服務條件,充分激發員工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向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皮革行業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國的環境、資源優勢和廉價的勞動力。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總量的不斷擴張,勞動力、資源和環境已進入高成本和短缺時代。因此,皮革行業要廣泛采用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技術,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生產技術和工藝,實現經濟發展與能源利用、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