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裝制服前景一片光明 文化不能成記憶
近年來,很多少數民族旅游景區為了帶動旅游經濟快速發展,紛紛想出各種特色活動來吸引游客:擴大民族節日的知名度、提升表演節目的驚險度、宣傳當地的特產等等。但是隨著旅游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很多政府部門意識到了發展少數民族旅游景區不僅要在表面上下功夫,其之前被忽視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歷史更能推廣當地旅游文化產業,而少數民族服飾則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環節之一,這些五色斑斕的鮮艷霓裳,在國內甚至國際游客的眼中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其重要性正在不斷放大。
中國的56個民族在外國游客眼中都各有不同,尤其一些人口稀少的民族,在外人看來更充滿了很多神秘的色彩,這也吸引了大量國外游客對少數民族特殊文化的關注。據統計,在全球經濟動蕩的2008年,云南旅游外匯收入為100755萬美元,廣西旅游外匯收入為60166萬美元,新疆旅游外匯收入為13578萬美元,貴州旅游外匯收入為11697萬美元。而其他少數民族居多的地區,其旅游產業外匯的收入也實屬不菲,不難看出,擁有大量少數民族的西南部省區正在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并希望使之成為自己的經濟支柱。
少數民族服裝深受游客喜愛
北京青年旅行社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以云南大理古城為例,當地的大部分女性工作人員都穿著白族服飾上班,吸引了眾多游客穿民族服裝照相,而如果你要穿著一套白族服裝用自己的相機照相,也要每張30元;在廣西桂林的旅游景區,游客可以和十多位身著不同民族服裝的女性工作人員合影,按人頭收費10元/人,這樣的合影里少數民族女性不會低于5人。也就是說,拍一張“民族大團結”的合影至少要50元,而對于外國游客,人數會更多,費用則更高。但是這樣的拍照服務卻深受外國游客的歡迎,原因一是少數民族少女們甜美的笑容,原因二就是這樣美麗的服裝在他們看來,是“上帝的神賜”。這樣的服務為眾多少數民族旅游景點帶來了高昂的收入,而工作人員身著少數民族服飾也逐漸被各旅游景點所統一,成為了其重要的特色。
本報記者在網上輸入“少數民族服裝”字樣后,大量的少數民族服裝網店出現在眼前,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并且在近30天的成交記錄里都有著不俗的成績。這雖然是“小眾”的份額,針對的是單獨個體的普通消費者,但卻體現出具有民族風情的服裝正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喜愛。
民族服裝制服前景一片光明
隨著企業對形象意識的重視日益提升,中國制服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呈現出從“大服裝體系”中分離出來而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服裝分系統的趨勢。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制服的需求有數千億元,越來越大的制服市場需求,讓很多企業看到了生產制服的光明前景。
近日,浙江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批準的《景寧畬族自治縣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作出規定:提倡自治縣公民在重大節日和慶典活動中穿戴民族服飾,服務行業和沒有制式服裝的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工作時間穿戴畬族服飾。已從8月1日起施行的這一條例,不僅為民族服裝作制服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同時也為其他少數民族旅游景區起到了示范作用。
那么少數民族服裝是否能夠廣泛的走向制服市場,其前方的道路會有哪些阻礙?廣西服裝設計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高級服裝設計師孫卓珍認為,從制作工藝來說,以前少數民族傳統服裝全部使用手工制作,而且經常使用特色的蠟染、扎染等技術,染料也是用各種天然色素自制的。但是這樣自制的染料很容易褪色,并且沒有任何色牢度;而傳統的土布有缺乏舒適感、特別厚重、不利于透氣排汗、難于保養等不足。
所以,少數民族自己制作的傳統服裝對于市場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現代服裝企業生產出的民族服裝則在面料和技術方面優于手工制作的服裝。企業所選擇面料趨于優質、輕便和舒適,這樣的服裝不僅穿著方便,而且成本較低。很多服裝生產企業之前對民族服裝生產有著很大的芥蒂,是因為這樣的服裝制作要求高、工藝復雜,在市面上出售的價格相應偏高,一般消費者承受不起。而現在隨著少數民族旅游產業的大力發展,各地政府都在積極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不流失,民族服裝的市場需求將越來越大。《景寧畬族自治縣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只是政府保護民族文化的排頭兵,各地方民族文化保護條例會隨著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而越來越多,少數民族服裝制服將會成為一個既保持傳統又創新突破的文化精髓。文化不能成記憶,讓“小眾”成為“大眾”,將不再遙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