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將積極改造紡織等傳統產業
近日,湖北省政府出臺《湖北省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十二五”規劃》,強調改造紡織等傳統產業,革新傳統產業的生產工藝、產業形態、產品性能,使其向高附加值制造業方向發展,增強競爭力。
按照規劃,湖北省紡織產業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著力解決印染、化纖等產業瓶頸問題,加強服裝品牌建設,加快發展產業用和家用紡織品。
在麻紡織生產加工基地、桑蠶生產和絲綢加工基地;加快承接沿海服裝生產能力轉移,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打造沿江服裝走廊;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及裝備,提高服裝設計生產的信息化和裝備水平;引導服裝業向時尚化、功能化、都市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加快專業市場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服裝生產和加工出口基地。
在印染、化纖領域,積極發展印染業,大力推行園區集中供氣、集中治污,積極采用染整先進技術,推廣高效短流程前處理工藝技術、高效水洗先進工藝等設備,加大新型面料和功能性面料染整技術的開發力度,提升服裝面輔料配套和后整理能力。同時,依托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積極建設下游化纖產品項目,支持企業擴能改造,提高差別化纖維開發應用能力。
在產業用和家用紡織品領域, 大力開發醫療、交通、新能源等領域的紡織新產品,引導和支持紡粘、水刺、氣流成網等的開發應用,拓寬應用領域,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無紡布產業集群;發展新型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加快醫用紡織材料及制品的開發和應用,加快建設醫用紡織品生產和研發基地;積極推進強力機織土工布、農用紡織材料、環保過濾用和包裝用紡織品的開發應用;支持高性能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開發應用;提高汽車用紡織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家紡產品檔次,做大產業規模。
同時,《規劃》還強調高級產業用紡織品開發應用工程,做大做強醫療衛生用紡織品,重點發展高檔非織造布,推廣紡粘、熔噴、水刺及其復合非織造工藝技術,突破科技攻關項目的產業化難題;加快車用紡織品、革基布、篷帆布等產品發展,做大產業規模,提高市場份額;加大研發和自主創新力度,加快自主品牌和龍頭企業培育;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形成“錯位競爭、各具特色、集群式發展”產業態勢,重點打造“一大集群、五大基地”(仙桃非織造布及其制品集群,宜昌枝江和咸寧崇陽醫用藥敷料、荊門“布谷城”、武漢市新洲區李集醫用紗布和蔡甸區索河鎮勞保手套基地);力爭到2015年,全省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達到70萬噸,占全省纖維加工總量的30%以上,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產業用紡織品加工出口基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