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壟紡織工業區的現狀及建議
孔壟鎮地處黃梅中部,面積125平方公里,人口13萬人,耕地面積9.3萬畝,棉花種植面積5萬畝,棉產量10萬擔。現有紡織企業15家,紡織規模12萬錠,織布業285戶,織布機2100臺。目前全鎮20家規上企業,年產值達15億元,安排就業職工3000多人,年稅收900萬元,年用電量3500萬度。
2009年3月,根據市縣工業集中區會議精神,鎮委鎮政府為了做大做強紡織業,在105國道吳河至殷垸段,新開發了占地面積500畝的紡織工業集中區。一期工程占地100畝,鎮政府投資70多萬元,現已完成“三通一平”和前期綜合配套工作。現已入園企業四家:鴻鑫布業有限公司、豐華紡織有限公司、億城達紡織有限公司、東南匯鑫紡織有限公司,均已建成投產,另有一宗地26畝,有企業意向入駐,但因土地租賃為一家一戶,少數老百姓不同意在此建立廠房,怕嗓音和空氣污染,以至面積一直難以落實。第二期400畝企業和用地老百姓有意向,但因土地用地指標不足,企業難以落戶。
紡織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一是普通紡織設備陳舊老化,產品質量低下,成本增高。二是紡織企業土地均屬租賃經營,土地所有權難以落實,導致企業融資困難,很難做大做強。三是土地瓶頸制約,企業拓展空間有限。四是紡織業市場疲軟,購銷大起大落,企業舉步維艱。五是企業生產環境不優,紡織人才流動性強,部分企業出現用工難問題。目前我鎮紡織公司主要經營21支、32支棉紗,市場波動較大,利潤空間較小,運行比較艱難。盡管歷屆黨委政府為了整合資源,抗御市場風險,采取了一些措施籌建孔壟紡織工業集團公司,但由于種種原因流產。主要原因:一是組建紡織集團公司時機不成熟,企業與企業之間很難達成共識。二是分散經營的股份制公司,由于家族式的經營模式,公司內部關系復雜、矛盾重重,很難牽強在一起。三是本地一些企業經營者,缺乏整體觀念,沒有戰略眼光,小農意識較強,怕擔風險。四是紡織企業缺乏龍頭企業和領軍人物,導致群龍無首,誰不服誰。五是中小型紡織業,市場變數較大,必須靈活經營,順應變化,一部分企業適應能力較強,能較好地把握市場風向,他們不愿意與別人分得一杯羹。六是政府的引導能力較弱,組建集團公司還有一個磨合的過程。
幾點建議:一是引導企業走出去,多學習,請專家學者把脈,制訂產業發展規劃。二是延伸產業鏈,支持企業技改擴規,提升紡織業工藝流程,提高企業的竟爭力,做大做強紡織業。三是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加大對部門亂收費亂罰款的處置和打擊。四是金融部門加大對企業資金的支持力度,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五是成立培訓機構,培育紡織工人,貯存后備人才。六是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緩解土地供需矛盾。六是成立紡織業協會,制訂行業規范,加強松散型紡織業的管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