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陣痛的尤溪紡織升級路
福建德為聚纖有限公司又有2條生產線試生產。記者見到,整個車間配有大功率空調,沒有傳統紡織企業的粉塵、悶熱,僅有很少的幾名員工輕快地操作設備、在生產線間往來穿梭。
“我們全流程引進日本tmt、德國巴馬格等全球最先進的裝備,目前已投產4條生產線,每天生產錦綸纖維80噸,產值200多萬元。”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許德桂說。像這樣一次性全流程引進這種高端裝備,在福建省同行業是首次,達產后公司的產能在全國同行業直接進入前三位。
德為聚纖是省重點項目,落戶尤溪經濟開發區城南園,計劃投資45億元,生產國家重點培育發展的導電纖維、錦綸長絲等產品。它是尤溪縣實施新項目“高端化”、老紡織技改升級戰略,推進紡織業整體升級的新龍頭。咬定“高端”
尤溪縣經貿局副局長林祚照說:“最初的尤溪紡織土生土長,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一路走來,一波三折,有點像章回小說。”
當初,來自新陽鎮、坂面鎮、西濱鎮的尤溪第一代紡織人買進少量外地淘汰的生產設備,從加工革基布起家,點滴積累,不斷做大,所生產的常規革基布等產品,在浙江、江蘇、廣東有一定市場容量。可是,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不少紡織廠陷入困境。
徘徊之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卻來人調研,指出尤溪生產的常規革基布,在全國革基布行業占有四成的產量。還于2009年9月,把“中國革基布名城”――這個國家級紡織產業集群的稱號授予尤溪縣。“當時,許多陷入困境的紡織業主問我,沒想到,一年一年折騰下來,我們進入了國家級,如今困難重重,怎么辦?”林祚照回憶道。當年,紡織業主在追問,縣經濟部門在思考,縣領導在深入調研。
林祚照說,尤溪縣原有的紡織業,技術和裝備停留在初級水平,企業生產規模大多為紗錠1萬―2萬錠,抗市場風險能力很弱。經全面、深入的“家底”盤點,尤溪上下形成共識,發展紡織業方向是對的,紡織業仍然前景光明,但要改變處于產業鏈低端的狀況。
尤溪紡織謀變之路,于2009年開啟。縣里聘請省內外的專家教授,幫助全縣紡織業進行頂層設計,編制《尤溪縣紡織工業發展規劃》,咬定“高端”這個主方向,采取“兩條腿”走路:一是出臺“政策套餐”,扶持引導老紡織企業發動以技改為核心的“內部革命”,壓縮低端產能,向產業鏈高端升級;二是引“龍”入室,從長樂、溫州、上海等地,千方百計引入高端紡織龍頭。
“內部革命”
機聲轟鳴,一片繁忙。尤溪正泉布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只見一條條成品坯布從機上輕盈瀉下,構成一幅美麗的生產場景。公司董事長許紹鉦介紹:“我們公司投入大筆資金用于技改,是被市場逼出來的。”
正泉布業只是尤溪縣一家中等規模的紡織企業,三年來共投入6000多萬元,引進一大批先進的設備,實現了粗紗、細紗、絡筒工序一體化和電腦控制的智能化,從而讓企業用工減少一半以上,產能比原先提高了20多倍。
一時間,中泰紡織、格利爾等骨干老紡織企業為迎戰市場的風云變幻,也主動投入到這場技改“內部革命”;縣委、縣政府打出“組合拳”加以引導,連續三年安排1500萬元專項資金,激勵、支持傳統紡織企業技改提升。據統計,2013年,有19家企業實施了技術改造,總投資7.8億元。2014年,共有30家企業實施技改,技改項目資金達32.4億元,上半年已完成19.7億元。這樣巨大的投入,對于正在升級上坡期的尤溪紡織企業,相當艱難。對此,許紹鉦堅毅地說:“與其受市場擠壓‘外部動刀’而倒下,還不如吃苦在先,主動削掉短期內還能賺錢的低端產能,逐步壯大高端產能,增強未來的競爭力。”
如今,正泉布業的“內部革命”已經首戰告捷:所生產的彈力革基布已成為浙江一家大公司的指定用布,接訂單時甚至先接到了對方打過來的貨款;在紡織業增長持續放緩的大勢面前,正泉布業1-8月實現產值1.9億元,比增26.7%。
“粗略估計,當前全縣有10多家紡織企業經營困難。”林祚照坦言,去年至今,尤溪部分紡織企業遇到的新一輪困難,除了受經濟形勢影響,主要是金融市場資金收緊或企業自身資金鏈接不上造成的,也有部分企業過度舉債擴張或管理不善等原因。目前,尤溪紡織雖然還處于升級進程,抗風險能力卻比前幾年大為提升,產銷基本面還是不錯的。去年還通過“中國革基布名城”這一國家級紡織產業集群稱號的復評。
引“龍”入室
一個龍頭帶活一個產業。可是,“高大帥”的高端紡織項目肯“下嫁”到地處山區的尤溪縣嗎?尤溪經濟開發區的招商科負責人陳宗釗說,這幾年,每一個新項目、大項目不僅是尤溪“苦苦追來”的,更是雙方“心心相印”的成果。
他舉了德為聚纖這個例子。最早是2011年夏,縣委主要領導聽一位尤溪籍鄉賢無意間說起,有一位從事紡織業的老朋友,家族企業實力雄厚,想找一個好地方發展錦綸長絲項目。縣委主要領導眼睛一亮,找來尤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陳志勤,下了軍令狀:“無論如何也要和項目業主對接上!”
陳志勤前后11次努力,終于把項目業主請到尤溪考察。此后,縣委書記、縣長跑省跑市,南下深圳、北往上海,經過很多次溝通、洽談,最終于2012年9月把德為聚纖項目業主“請進”尤溪安營扎寨。
縣里為高端紡織項目配備的“聘禮”相當豐厚。陳宗釗介紹:“縣里下血本、出大力,為這些項目拓展連片的工業用地,按照建設一個園區就是建設一個城市的理念,規劃建設面積4.2萬畝的尤溪經濟開發區新區城南園,已完成一期8000多畝土地平整,供水、供電、道路等基礎建設都在同步推進。”縣里還對所有入駐尤溪的大項目、新項目,專門出臺資金、用地、用電等政策“套餐”,并成立項目團隊,全程跟蹤服務。
大龍頭,大效益。陳宗釗介紹:“德為項目投資強度大,每畝超過300萬元,而傳統紡織投資強度每畝只有六七十萬元。等于節約了土地資源,招商效益倍增。”而許德桂告訴記者:“公司采用的工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品屬全省紡織產業高端產品。公司的每條生產線每班僅16人,比以前的老設備少用工一半,生產成品率卻翻了一番。”目前,德為聚纖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已進入二期8萬噸生產線建設。
最早“嫁”到尤溪的高端紡織項目是福建順源紡織有限公司。它總投資30億元,引進世界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生產滌、棉、粘膠、特種紗等純滌和混紡系列產品,與常規紡紗相比,單位產品耗電下降一成,用工僅需四分之一。“如今的市場上,低檔紗大量積壓,高檔紗卻供不應求,而我們正好有充足的產品可以供應。”順源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祖華介紹說,順源公司目前產能已達25萬錠,1-8月產值超過5億元,比增34.1%。
林祚照說:“2009年前,尤溪全縣紡紗產能30多萬錠,如今,因為順源這樣的大項目投產,全縣產能已經超過60萬錠。而且,順源生產的都是高檔紗,對提升尤溪紡織品整體品質起到了引導作用。”
他還說,從去年至今,尤溪縣委、縣政府多次組織不同層面的調研和預判,不斷穩定“軍心”,采取強有力的幫扶,以更大的氣魄,咬定“高端”不放松,推進紡織產業升級。隨著德為聚纖、順源紡織等“龍頭”紡織項目不斷建成投產,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部分老紡織企業效益下滑對全縣紡織業的影響,尤溪紡織業勇于承受升級過程中遇到的“陣痛”,繼續朝前邁進。據統計,全縣紡織業1-8月用電量2.28億度,比增8.26%;完成產值93.4億元,比增28.1%,繼續穩坐當地第一大產業的位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