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服裝企業收購洋品牌 謹防“1+1<2”
10月19日訊 閩南的品牌合資或收購國外品牌的方式,使自己成為“洋品牌”的主人,并將“洋品牌”引入國內。然而,以這種方式引入的品牌,是否比自創品牌更有力量,能否被中國消費者接受,有待時間下結論。
泉企攜德國品牌入廈
泉州鞋服企業將總部移至廈門并不是件稀奇事兒。也因此,昨日,索力(廈門)實業有限公司宣布入駐觀音山營運中心,并以此作為其所代理的德國鞋服品牌ULTRASONIC登陸中國的橋頭堡,從表面看來,似乎只是觀音山多了家來自泉州的企業。
但ULTRASONIC與索力的關系并不是“代理”那么單純。事實上,索力鞋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誕生在泉州。“多年以來,做的是出口產品。”公司CEO吳明鴻介紹,索力之前一直為歐美多個休閑鞋品牌代工,其中就包括ULTRASONIC。幾年前,索力在德國注冊了公司,并成為ULTRASONIC的股東,彼此從合作伙伴變成“親戚”。2008年,索力被授權成為ULTRASONIC的中國區代理,邁出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也就是說,吳明鴻的家族,成了ULTRASONIC的主人之一,并帶著這個已注入“中國血液”的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
吳明鴻認為,服裝品牌蘊涵著復雜的文化內容和不斷變化的流行趨勢,很多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后,由于不符合中國人的消費心理,在中國銷售未必順利。而索力成為ULTRASONIC的主人之一后,將把其健康、新生態及個性化的流行趨勢與中國文化相融合,迅速占據中國市場。
收購洋品牌,謹防“1+1<2”
事實上,早在去年,安踏已斥資3億元,將意大利品牌Fila中國商標權及運營業務納入囊中。九牧王、特步等泉州多家名企,也表示要“燒錢”到海外收購名牌。
有業內人士分析,其實這些企業入主海外品牌,還是意在爭奪國內市場。然而,通過合資或收購的方式,閩南企業成為“洋品牌”的主人后,并不一定就能實現其經濟價值。
安踏體育用品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收購FILA后,“發現費的力氣挺大,充滿挑戰”。事實上,安踏收購FILA后,目前人們并沒有看到它的市場動作。有業內人士認為,FILA在中國消費群體中的知名度不及Kappa和迪亞多納。特別是最近幾年,FILA在中國的品牌影響力和高端形象都日趨邊緣化。
七匹狼董事長周少雄認為,對于“洋品牌”,“你即使入了股,文化上也做不了主”。而蘊涵中國文化的本土服裝品牌不僅容易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心理,而且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上升,也將被越來越多的國外消費者所認識和接受。匹克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許志華認為,中國服裝企業入主“洋品牌”,如果運作不好,有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甚至產生1+1<2的負面效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