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飾文化的比較
(一)不同的衣料文化
中國人很早就開始利用葛、亞麻、苧麻等植物纖維和羊毛等動物纖維來織布,而且早在七千年前,就已經開始養蠶織絲。
古埃及則主要是亞麻文化,兩河流域主要是羊毛文化,印度是棉文化的發源地。
古希臘和古羅馬在衣料方面是對地中海沿岸的上古文明的繼承,即亞麻文化與羊毛文化兼而有之。
(二)不同的服裝功能意識
中國人非常重視服裝的社會倫理功能。歷朝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用穿戴裝束來統一人的思想,不厭其煩地反復修訂服飾制度,以此來規范各階層人的行為,來“治國安邦”。
西方由于諸國林立,服裝“明上下”的效果便不是很明顯,雖然封建時代也曾不斷推出各種服飾禁令,但大多是一些奢侈禁令,少有像中國人這樣重視服裝的社會倫理功能,而更多注重的是服裝的財富價值和審美功能。
(三)不同的著裝觀念
禮在儒家的心目中是維系天地人倫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準則。儒家重視服飾美,更重視資質美。西漢大儒董仲舒說:“質文兩備,然后其禮成。……俱不能備而偏行之,寧有質而無文。”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一個范疇是“道”。《周易·系辭上》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以“萬物負陰而抱陽”來解釋世間萬物產生演變中的矛盾,是由于兩個對立的事物而形成的。
中國人文哲學思想體系中,理想人格是由“禮”作為基礎,透過“德觀”與“陰陽五行”的思想觀念,進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同樣,中國傳統服飾制度,也就是在一切合于“禮”的原則基礎上,使服飾的哲學思想觀念能體現天、地精神,藉此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境界。
不同的著裝觀念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臘文化,希臘人曾設想天是一種純粹的、永恒的理念,人世不過是它粗糙和變形的反射。羅馬晚期興起的基督教,其思想加深了天國與塵世間、理性永恒靈魂與注定泯滅的肉體間,以及有創造能力的精神與草木頑石間的對立。
文藝復興時代提出的人文思想使得人們開始注重肉身,表現在服裝上就是人體特征的修飾與夸張。另一方面,時代藝術品味與當時的思想潮流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常與服飾相呼應。
(四)不同的著裝方式
中:上衣下裳,前開前合,多用帶子,穿脫方便。
西:披掛式,貫頭式,前開式,組合式,多用飾針或扣子,形成一套較為復雜的穿著技巧,披掛式衣服在西方也十分發達。
(五)不同的變遷過程
中:“保守著前開前合、含蓄寬松的直線裁剪的寬衣文化形態”,直到20世紀以后,受西方文化的沖擊,伴隨著反帝、反封建和現代化的進程,中國人先是被動地,后來又主動地接納西方服飾文化“與國際接軌”,形成現代這種“國際化”的服飾文化。
西:從古代的“寬衣”,經中世紀過渡到文藝復興以后“窄衣”文化。進入20世紀,西方人一方面通過殖民運動向外擴張,把西方的窄衣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同時,也受到世界其他文化的沖擊,尤其是來自東方的直線裁剪的寬衣文化的沖擊,于是,又出現對“非構筑式的追求”——解構主義傾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