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成本上漲千倍 奧運投入產出比難料
據媒體報道,百年奧運歷史,在人類不斷挑戰自我極限的同時,奧運會與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關系越來越緊密。在1908年,倫敦奧運會花費了12萬美元,但是到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花費130億美元,上漲了1000多倍。隨著成本的不斷膨脹,奧運會投入與產出比再度引發爭議。
作為今年奧運會的主辦國,英國的GDP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倫敦奧運會成為英國經濟恢復增長的希望寄托。英國央行預測,本屆倫敦奧運會將給英國全年經濟帶來0.2個百分點的增長幅度。英國首相卡梅倫更是確信,今后4年,英國將因此得到130億英鎊的回饋。
不過,隨著倫敦奧運會預算開支的大幅上升,外界擔心,英國政府最終不虧錢就算是幸事兒了。財經評論員楊禹表示,盤算奧運賬本兒,還要從全局考慮。
楊禹:如果算大賬,我覺得它對于全球經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倫敦自己可能沒掙回錢來,但是整個奧運會相關的體育產品,它的生產者可不光在倫敦,包括中國在內,帶來了很多新興經濟體國家大量的體育產品訂單。
正如楊禹所說,倫敦奧運對中國制造來說也是掘金的好時機。來自中國的華江文化創意公司,是獲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特許經營權的唯一一家中國企業,在歐洲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這家公司主動降低所開發的倫敦奧運會紀念徽章的價格,銷售十分火爆。公司CEO殷旻哲表示,這是英國本地企業無法做到的。
殷旻哲:從設計、運營,以及最終的產品價格來講,如果真正交給一個英國本地的企業,他是沒有辦法做到這些的。
奧運商機觸動的不只是這一家中國企業的神經。在倫敦的各個角落,從觀光車、比賽器械、比賽服,到奧運會吉祥物,中國制造隨處可見。據統計,65%的倫敦奧運會特許紀念品是中國制造,其中包括毛巾、床單被罩、裝飾品、鑰匙圈、衣服、玩具等多個種類。
眾多本土服裝品牌和生產廠家在為中國運動員提供服務的同時,也接到海外的訂單。而遠在倫敦萬里之外的中國義烏,浙江金氏實業公司眼下正在為倫敦奧運會趕制一批國旗,總經理呂珠園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為奧運會忙得不可開交。
呂珠園:這次倫敦奧運會是加單的,有時候一張單要50000個,那我們就要盡快,有時候是一天就要趕出來,加班加點。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奧運會也被認為是舉辦城市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好時機。倫敦東區一直是“臟亂差”的代名詞,通過本屆奧運會主會場的建設,東區正在從過去的所謂“罪惡之城”華麗轉身成為了“天使之城”。倫敦奧運全區規劃師游邑介紹,借著奧運會的舉辦,倫敦東區也有大改造。
游邑:一開始當然是以奧運為主,可是整體的規劃奧運根本不重要。奧運只是一個兩星期的盛會,當然它對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某方面是很重要的氣息,我們需要的是透過奧運的方式,來對整個倫敦東區大改造。
談到奧運會的經濟和品牌效應,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公司、“倫敦碗”設計者Populous公司的高級顧問瑞納德就坦言,倫敦奧運會正在把一個全新的倫敦東區展現給全世界。
瑞納德:我們了解奧運會背后的經濟效益,因此在你一開始設計場館的藍圖時,你就要注意場館的位置。奧林匹克公園將倫敦的東區跟其他區域聯系了起來,如果沒有此次大規模的投資,這是永遠無法完成的,倫敦的四大大區都將從奧林匹克的建設中受益。
奧運會對城市建設的推動作用,對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來說也是一樣。體育產業專家、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易劍東表示,北京奧運舉辦時總投入2800億人民幣,其中基礎設施和環保治理占了絕大部分,這些投入將給城市乃至一個國家帶來更加長久的效益。
易劍東:從總體投入上看,經濟上是不可能實現回報的,但它能使一個城市加速發展。悉尼辦完奧運會以后,官方報告說向前推進了10年,巴塞羅那也有這個概念,因此對奧運會的投入產出應該有這個概念,為整個城市的更新和繁榮所付出的投入,要靠奧運會之后的旅游效應,城市聲望的提升,以及整個產業結構的轉型等綜合后續因素來體現。
不過,談到國內體育產業的發展,易劍東顯得有些無奈。他強調,就國內體育產業的四個板塊,也就是競技體育產業,全民健身產業,體育中介、體育傳媒等支撐體系以及體育用品和體育場館來說,競技體育產業并沒有實現應有的經濟價值。
易劍東:一是競技體育產業,這個主要是以賽事為基礎;二是全民健身產業,主要以老百姓的健身休閑為基礎;三是支撐體系,比如體育中介、體育傳媒、體育贊助;四是物質支持體系,比如體育用品和體育場館。我國現在最好的是體育用品產業,大多是民營企業,這一塊我們是最成熟的。
我們的全民健身產業、體育場地設施太有限了,每萬人只有6、7個體育場,人均只有1平米多。我們的職業體育俱樂部幾乎沒有一個能實現帳面盈利,完全沒有產生出應有的市場效益。
在國內,體育產業占GDP的比重并不高,而在美國的市場規模甚至超過汽車和鋼鐵,達到2000多億美元。易劍東認為,體育產業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很重要的一方面,會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需要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易劍東:美國的體育產業是GDP的7%,而我國只有零點幾。現在人均GDP超過4000美金了,進入了大眾休閑文化時代,但是在體育方面的積極休閑比例很低,大量的休閑都是消極的,與整個人的生命力、社會活力的保持及其相悖的現象很多,青少年體質20多年來持續下降。
體育產業其實在目前中國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和文化轉制的背景下具有獨特的作用,但政策對體育產業的注意力非常不夠,所以我認為體育產業其實應該是我們國家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