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服飾內憂外患集體淪陷 佐丹奴關店美邦利潤下滑
繼去年內地總共163家門店歇業后,休閑服飾品牌佐丹奴今年再次面臨關店的厄運。這家香港服裝企業近日發布的一季報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該集團由于對在內地的門市組合進行整理及重新定位,內地門市數目減少36家。
而為了緩解“關店潮”帶來的陣痛,佐丹奴香港總部最近忙著奔赴內地“減壓”,重慶也不例外。
“六月份香港總部會派人到重慶來。”佐丹奴重慶分公司相關負責人馬女士說。
重慶佐丹奴成“幫扶”對象
據了解,佐丹奴此次關閉門店的主要原因在于對業務進行了大幅重新定位,改為專注一線門店的品質,以及主要策略市場的盈利能力、財務能力和品牌地位。
“我們是關閉了一些門店,沙坪壩有一家就關了。”沙坪壩步行街佐丹奴一店員稱,“這兩年新品牌也很多,但各自的商業模式都不一樣,所以也沒有對我們產生特別大的沖擊和影響。”
“香港總部的人來重慶,是對品牌進行重新定位,相應的經營策略也會有所調整。”馬女士說。但對于重慶是否有店鋪在這次36家關店之列,以及重慶市場的經營情況究竟如何,馬女士均表示不方便透露。
服裝行業資深品牌顧問周菲表示,內地市場的需求持續疲弱,市場增長放緩,零售面積的過多增長會導致購物區域人流的減少,所以關閉店面、停止擴張是必然選擇。
佐丹奴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在內地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想要力挽狂瀾的,并非是曾有“亞洲Gap”稱號的佐丹奴一家。
昨天,記者在美特斯?邦威的姊妹品牌ME&CITY三峽廣場店看到,四層樓高的店面,最頂層已被改造成折扣專場。2折的帆布鞋、100元3件的短袖T恤……貨品陳列十分密集,折扣也相當給力。
盡管“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另辟蹊徑,2009年的《變形金剛2》和2011年的《變形金剛3》,均有不同形式的品牌植入,更獲得電影方產品授權,推出電影主題T恤,展開互動營銷,但其上月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財報則顯示,公司營業收入下滑15.72%,凈利潤更是大幅下滑達46.99%。
而美特斯邦威的擴張似乎也有所放緩,2012全年,其直營店新增僅176家。
“前幾年美邦店鋪擴張得很兇,但銷售乏力,庫存相應就增大了。”周菲說。
據今年4月紡織服裝業公布的2012年年報顯示,50家上市公司庫存合計約570億元。
輝煌一時的青春潮牌為啥集體淪陷?
美特斯邦威、班尼路……這些曾經極受年輕族群追捧的休閑服飾品牌,似乎在人流最密集的商業街上相繼淡出,過去幾層樓的旗艦店也變為吆喝聲不斷的折扣店。面對店鋪成本、流通費用及人力成本不斷上漲,是什么讓國內休閑服飾品牌沒有抗住壓力?
內憂
品牌定位失準
某知名女裝品牌經銷督導樊先生稱,這類曾經的一線休閑服飾品牌,當初一味的高速擴張,營銷管理水平與產品開發能力卻沒有相應提升,定位模糊,久而久之就造成與市場需求脫節,最終致使消費者大量流失。“像班尼路之前請代言人,有王菲也有黃曉明,代言人形象就差別很遠,不易俘獲目標消費人群。”
網購價格更優
熱衷于網購的小程說,T恤本身差異性就不大,在哪里買都一樣,況且在款式的豐富性與價格的親民性上,網購更具優勢。“網上大大小小的品牌多的是,款式也就更多,實體店的衣服款式不多量還大,穿出去很容易撞衫。”
外患
國外“快時尚”圍剿
“外來"快時尚"品牌也對國內品牌造成了較大沖擊。”樊先生透露,近年H&M、ZARA、優衣庫等大舉入侵,他們在產品設計、銷售渠道、供應鏈周期等方面均比國內品牌有優勢。與國內品牌的T恤相比,這些來自海外的“快時尚”品牌在款式數量與價格定位上的優勢也十分明顯。
此外,“現在很多洋品牌深知國內消費者"崇洋媚外"心理”周菲認為,這些品牌會培養大眾"與國際接軌"的消費理念,從而在本土做強自己的品牌擴大銷售。
“海代” 低價沖擊
海外代購也搶走了一部分線下服裝店的生意。
“海外代購的價格是國內專柜的5~7折,就算是國內品牌,代購價也遠低于實體店。”江北的歐小姐說,她代購和實體購買的比例是9:1,“我幫我媽代購的阿瑪詩只要1800元,而重慶的專柜價是4200元。”
“同為正品,海外代購的價格比國內專柜高出幾倍,這說明"洋品牌"在國內售價多少有"虛高",廣告成本、稅費等在助推其在國內賣高價。”樊先生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