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價格戰中“9+1”現象
一、巧妙的運用消費心理:這一點應該是“如此定價”的緣起,中國人的購物觀念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實惠原則”,物有所值是基礎,物超所值才是首選。
但是,往往在便宜的潛意識下,人們會做出錯誤的判斷。此時此刻“9”字的出現,便很好的充當起商家與消費者的媒介橋梁,既滿足了消費者求實惠的購物渴求,又實現了商家的價格障眼法。
所以,運用“9”+“1”的運算方式,提前在購物時做到心中有數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打折的伏筆:如今各品牌在換季促銷中,往往亮出驚人的三折起的招牌,這也把消費者搞的一頭霧水,到底該什么時候買衣服呢?別著急,“9”字的力量又要體現了,無論打幾折,“9”都是最易于進行四舍五入的數字,應季商品標出的高價,乘上個任意折扣,其實價格也并不低。
但是,這個時候,消費者對折扣的關注程度早已遠遠超過了對折扣后的實際價格的認知,造成了誤解,買了表面上很“實惠”的產品,實際卻是以并“不實惠”的價格買了并“不實惠”的產品。
三、“9+1”的利與弊:現代營銷戰略講究以人為本,“9+1”現象的出現是一種巧合,也是一種必然,商家立足市場,著眼市場,透析消費行為的積極努力,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脫離產品本身品質的定價,無異于漫天要價,所以,規范科學的估價體系亟待建立,只有公平合理的價格才能切實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整個服裝市場的運作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良性發展。
相關鏈接:
利用感性銷售這一模式,讓我們來改寫開篇所提出的一幕:
意向客戶手持貨幣、心懷欲望、整裝待發,對于商品的采購勢在必行。
情景一:三五分鐘后,你對面的競爭對手眼睜睜地看著他從你那兒購買了產品。
情景二:一個游移不定的客戶,通過你同事三番五次的介紹都沒有購買任何的產品。三五天后,他從你手里購買了大宗的服務和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