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旗袍,展現東方美
我國旗袍這種服裝的原型源淵于何時何處呢?有一種說法是出自中國滿族婦女的創造,在三百多年前,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女貞人的后裔——滿族婦女,因氣候寒冷都穿一種肥大的直筒式的袍子。他們為了方便勞作,在袍子的左右兩側開衩,在騎馬登山或下江河時,就把袍子下擺扯起來系在腰間以便于自如行動。在平時又把開衩的地方用紐絆扣住,即可保暖又能顯示出女性的風姿。滿族人入關后滿族婦女跟隨八旗兵走進華北平原入住北京城。由于滿族人都被納入了“八旗”序列,所以滿人也被稱為“旗人”,婦女穿的這種服裝被稱為“旗袍”,滿語則稱為“衣介”。
后來在清代的皇族王府及八旗的婦女中,更在穿戴諸方面發展成為戴旗頭(兩把頭、大板頭)、穿旗鞋(厚底盆鞋)、著旗袍、戴旗飾品等一整套的裝束。在老北京的崇文門外花市大街等地,就曾專門有為清宮中的女眷及旗人婦女制作旗頭用的絹花等裝飾品的作坊。旗人的這種裝束老北京時還有不少典故呢!如說穿旗袍是為了限制婦女的步幅,旗鞋能使婦女的步伐更穩,旗頭是為了使女性的腰板挺直,戴耳墜子則是為防止女性不雅的急回頭,否則就會打著女性的臉……正像相聲大師侯寶林在相聲中演示的那貴族大家閨秀的女子行走、扭頭、說話時的形象那樣,極具風趣。
清順治時入關定都北京后,曾下令百姓必須“剃發易服”以表對清朝的“歸順”,從而逐漸在舊京百姓中滿族旗袍成為滿漢兩大民族的通用服裝。漢族的婦女覺得旗人女子的高領、細腰、長袖、長身的衣裳比過去穿的長袍很得體、很輕便、很好看,紛紛仿效。
另有人認為民國初年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期, 新生的事物方興未艾, 由于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在中華的傳播影響, 尤其是五四運動后提倡的新文化思想, 促使我國一些百姓的服裝向西方各國男女服飾的演變, 中國的旗袍是一次女性服裝的革命. 民國政府也曾提倡女子的禮服可釆用上衣下裙的西歐樣式, 后來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 婦女們領悟到"曲線美"的道理, 在裁制衣服時改變了傳統女服的長袍形式胸肩腰臀完全的平直狀態,于是新穎地“旗袍兒”走進北京及上海廣州等城市的住戶,富貴人家的太太小姐們穿起用各種衣料精心制作的色彩鮮艷的旗袍兒。
從上世紀初起盛行于社交場所和四合院中,并逐漸傳向全國城鄉地區,作為大都市的上海后來又結合西歐服裝的樣式,對旗袍做了現代化的改良成為“大眾型”的模式,正像一些影視劇中婦女穿的各式旗袍那樣妸娜多姿,從選料、花色式樣、做工等各方面搭配的很得當,那時被稱為“改良旗袍”,其最大的改變在于袍腰不斷收縮,使女性身材的曲線終于全部顯露出來,從遮掩人體曲線到顯現凹凸有致的女性美,如細紡旗袍輕盈而嫵媚, 鏤金碎花旗袍, 華麗而高雅, 黑色 緞料高領無袖旗袍, 則凄美似有哀愁而又不失神秘……各式各樣的旗袍體觀著女性靜止的典雅美與高貴的美, 其徹底擺脫了滿族的舊有超長寬肥的模式,這種改良后的新旗袍1929年時還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定為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國服”。
另外相傳清代最后的溥儀皇帝的后妃婉容、文繡在走出紫禁城皇宮前后的一段時期曾有個“御裁縫”,專門為后妃設計制作新式旗袍,其改良的新花色新式樣不但受后妃喜愛同時也從紫禁宮內流傳到民間。
1925年孫中山去世后,孫夫人宋慶齡也逐漸改穿旗袍,他為了體現對民族傳統的珍視和喜愛,此后幾十年內無論居住在上海還是首都北京,宋慶齡的服飾一直以旗袍為主,素雅深色的旗袍顯示著從容端莊高雅的女性美,曾成為標志性旳中國國服。另據原蔣介石"士林官邸"的待從們爆料,那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極愛好收藏各式吝樣的旗袍,她有個專門的“御裁縫”張瑞香,她一年364天(過年時準休一天)不停地為宋美齡做其喜歡的多式樣的旗袍,而剪裁制好后只喜愛的看兩眼然后就存放在衣櫥內,其大衣櫥內堆滿的眾多樣式靚麗花色的旗袍,堪稱世界之最。
五四運動后北京的穿旗袍之風極盛流行。在王府井、前門等地的一些服裝店、綢布鋪以及街市的裁縫店都用中國的傳統面料絲綢錦緞等做成單、夾、棉、較高檔的旗袍,講究的主人還要繡上不同的花邊和吉祥的圖案。四合院里的太太小姐們她們發髻高挽身段婀娜窈窕多姿,體現了中國女性身上的東方神韻。而在老北京的一些平民百姓中則最流行的是似旗袍樣式的毛藍布衫,夏天時敞身穿,冬天時套在棉袍的外邊,夏暑天時還穿一種用陰丹士林布做的短袖或無袡袖、矮領、開衩到膝部的長褂,非常合體、省料又涼爽輕便。
這類旗袍成為解放前平民婦女和女學生們非常愛穿的服裝, 突出的一點是旗袍內不穿長褲, 夜而代之敀是絲襪線襪和內褲。30年代中, 北京一度提倡"新生活運動", 反對當時流行的無袖旗袍, 認為它過于暴露而有傷風化, 為此事當時仛北平市長的袁良,還曾親自到中山公園大門口去捉拿過穿無袖旗袍的女性, 曾惹得議論紛紛.解放以后穿旗袍之風俗曾一度絕跡,很多精致的旗袍被焚毀或壓入箱底。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旗袍才回溯風光又現,并與時俱進不斷發展改良賦與更多的新意。這種四季皆宜婦女穿的旗袍兒,給婦女們帶來風采。旗袍兒這種內與外和諧統一的亮麗服裝,演示著中國女性的美麗,被喻為中國服飾文化的代表。穿旗袍也已成為西方乃至世界各國婦女名人的一種時髦和收藏寵物。中國旗袍受到世人的贊美,東方婦女的美令世人嘆為觀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