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國地方展館服裝缺乏設計
世博,毋庸置疑是時下最高頻的用詞之一。而當筆者在試運營期走訪世博會的時候,發現世界的是世界的,中國的仍舊是中國的。
從禮儀小姐服裝看,中國山西、山東、遼寧等館區的迎賓服裝大多是織錦緞的旗袍改良,而陜西館更厲害的是把“楊貴妃”當成迎賓員搬到世博會上,還有云南、貴州館區的服務小姐服裝也大多是沒有什么設計變化的苗族、壯族民族服裝。
當然,這些本來沒有什么不妥,只是更多中國地方展館不僅工作人員服裝缺乏設計,就連場館也是以“民俗”為主題。這些和那些歐洲象征未來,有原創設計,蘊含前瞻性思想的場館建筑形成強烈的反差,叫人倒吸一口涼氣。
據說丹麥館里要搬進900歲“高齡”的美人魚,那是安徒生童話中的主人公美人魚的銅塑像。而在試運營期間,在真“美人魚”還沒運到的時候,是用艾未未的一個美人魚雕塑替代品來暫時展示的。筆者覺得這個后現代感十足的雕塑很值得拿來一提,只是在更多中國場館中,像這樣有原創設計含量的素材不夠多,更多的是原汁原味歷史民俗素材。
說實話,上海這個城市還算有肚量,正好能包容東西、土洋、中外等風格并存。可是當“未來”狹路“民俗”的時候,這種沖撞張力還真的讓人會有點復雜的情緒。很疑惑的是,如果只有千年不變的“民俗”,是否也能和未來城市美好看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