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難 晉江鞋企業外遷
當鞋企所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為了解決這樣一個難題,不少企業開始把目光瞄向了勞工輸出地,把部分簡單工序外遷到這些地方去。這種方法是否會在行業當中逐漸擴展出去,成為行業的一種普遍趨勢?或者說這是適合個別企業實際情況的短期應對之策?其他企業如果想采用這種方式,需要解決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期“產業會客廳”邀請了有關鞋企從業人員與院校專家,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產業配套、信息溝通成阻礙
記者:我們知道,讓不少企業選擇把類似于幫面加工這樣相對簡單的工序外放到江西、四川這樣勞工輸出地,最根本的原因是招工難。你對企業來說,覺得采取這種做法最大的阻礙因素是什么?
張嘉猛:我認為是信息溝通問題。雖然現在各種通信工具很發達,但是很多問題依然沒有辦法靠著電話解決。比如說,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難題。如果是放在本地加工的話,可能只要企業的技術人員過去幫忙看一下,就能夠看出問題在哪里,也能夠及時解決;但是如果放在外地的話,就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了。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關鍵還在于合作方要有比較成熟、穩定的員工隊伍,而我們提供給對方加工的產品在型號上也要相對穩定,不能今天做這個型號的產品,明天做那個型號的產品。型號越多,出現問題的幾率也就越大。
相比較這個問題,我覺得其他如物流成本之類的因素,相對來說都比較容易解決。
許聯壇:個人認為,最大的阻礙因素是行業配套的相對不完善。加工過程中產品出現了問題要怎么辦?如果剛好生產到一半,某一種材料的儲備剛好沒有了,又要怎么辦?很多問題,在晉江可能根本算不上問題,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然而放到外面去卻會影響到企業的整個生產進度。{page_break}
難成行業普遍做法
記者:在你看來,把部分工序外遷的做法是否會成為行業發展的一種趨勢?
張嘉猛: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嘗試這種做法,但是最終能夠在行業當中形成多大的影響力,目前還很難說。原因很簡單:要想真正采取這種做法的話,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如利益分成。
我們在江西的那個加工基地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運作起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合作雙方的關系比較緊密。那邊的機臺很多都是從我們這里以極低的價格轉讓過去的,而在加工價格上對方也給予我們比較合理的價位。但我想這種關系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具有普遍性。其他同行想復制這種模式也會比較難。
丁思恩:選擇把加工基地外放的初衷無非是緩解招工難的困境,但我認為這種困境并不是只有晉江才面臨的,而是整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在短期內,企業或許可以選擇把加工基地放到那些在目前看來勞工資源尚且豐富的地區,但是隨著這些地區的工業也逐漸發展,勞工資源肯定是越來越稀缺。
因此,我認為短期內采取這種做法,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生產壓力,不過要想擴散到整個行業當中去,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難度比較大。
甘滿堂:雖然現在只是個別企業有把部分工序外放的考慮,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或許代表了一種趨勢: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整體轉移的趨勢。
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選擇落地區域的時候,有幾個因素是必須要考慮的,如土地成本、人工成本。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的上漲是必然的。此時,那些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勢必會往經營成本更低的地方轉移,這是一種必然,就像運動鞋產業當初從日韓轉移到臺灣地區,再從臺灣地區轉移到祖國大陸沿海地區一樣。
不過,這種轉移肯定是逐步進行的。現在個別企業出現的這種現象只能算是一個苗頭,但在短期內想形成一種行業的普遍做法,難度較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