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分析:市場分岐加大 警惕高位風險
10月中旬,上漲行情,內地四級籽棉的收購價連續突破3.05元/公斤、3.10元/公斤、3.15元/公斤,四級皮棉的加工成本最終站上27500元/噸。10月底新疆南疆三級籽棉的收購價已漲至13.20~13.60元/公斤,三級皮棉的疆內廠家提貨報價普遍達到27500~28000元/噸。
近幾日,受新疆農發行再次下發支持收購貸款、12月份抵港的SM級外棉報價上探150美分/磅以及印度棉花出口政策“言而無信”、新疆南疆持續降雨北疆低溫降雪等消息的推動,一些調研機構、期貨公司紛紛預測三級棉花現貨沖破30000元/噸指日可待,2010/2011年度三級棉的最低點26000元/噸已經確定,本年度甚至有望闖40000元/噸大關,整個市場處于“上破歷年高點,頂部無法估測”的狀態,一些棉花收購加工廠家也樂觀地認為:12月底前運輸至中國主港的外棉數量并不多,新疆棉由于上市晚且運輸壓力大,內地棉區公檢不出來三級棉。因此雖然四級棉加工成本達到27000元/噸以上,只要實現快購多銷,縮短皮棉周轉期,風險并不大。但筆者卻不這么認為,棉花、玉米等大宗農產品這根“彈簧”已經繃得很緊,短期在“熱錢”和供需、成本等利多條件的支撐下三級棉花現貨不排除要上摸至29000、30000元/噸的關口,CF1105漲至28000元/噸或28500元/噸也并非不可能,但從中長期形勢看,2010/2011年度最低點是26000元/噸純屬“自我陶醉”,2011年5月份以后,三級棉成交價或將跌破25000、22000元/噸。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中國經濟2011年到底是通脹還是通縮?筆者認為目前正是國家貨幣政策由“松”收“緊”的過程。目前的農產品上漲是受中國經濟出現“劉易斯拐點”的影響,隨服務業和中國勞動力紅利消退的拉動,政府默認通過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來提高農民收入,但對工業品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上漲則“嚴陣以待”,在農產品銷售進度達到70%以上時,將是政策的集中打壓期。一個突出的現象是自今年5月份以后,銀行新增貸款持續高位收緊,流動性逐漸減弱,房地產行業做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一些縣市GDP中80%以上是房地產行業的貢獻),目前掉頭向下的趨勢已經很明顯,業內預計2010年四季度房價的跌幅或將達到20%,何況農產品和“散兵游勇”式的浙江資金?
其二,對2010/2011年度的棉花消費處于高估狀態。從相關數據來看,不論USDA、ICAC還是COTLOOK以及國內的一些棉花調研機構都將2010/2011年度中國棉花的消費量定在980萬~1100萬噸,但實際上恐怕連950萬噸甚至900萬噸都不到。一方面,近兩年來國家對紡織行業的政策是“淘汰落后產能,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對中小棉紡企業不僅貸款支持力度大幅下降,對原料的調控也傾向于大中企業,再加上工資、稅收、能源費用的上漲,目前有多少棉紡企業能維持80%以上的開機率呢?另一方面,自10月份以來,國內滌綸短纖、粘膠短纖等棉花替代原料持續“價漲量增”,至10月底,全國10多家粘膠短纖廠基本都處于“零”庫存狀態,棉紡企業特別是中小棉紡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幅度非常大,滌棉紗、人棉紗的需求“火熱”。
其三,2011年全球的棉花種植形勢令人期待。2009/2010年度美棉的出口均價72~75美分/磅左右,結果2010年美國種植面積約增了50%,今年美棉的出口均價有望超過120美分/磅,明年種植面積會增多少?同樣,印度、我國新疆的棉花種植都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中國8000萬畝的植棉面積有保證。
其四,2011/2012年度新棉將改變供求狀況。由于2010/2011年度新棉上市期推遲了一個月以上,相應的本年度的棉花消費量要減少一個月,一旦2011/2012年度新棉正常上市,棉花形勢的轉向將在5、6月份開始。
其五,2010/2011年度印度棉花供大于求。2010/2011年度印度棉花產量達到500多噸,而其國內的消費能力穩定在330萬~360萬噸。因此雖然12月份前印度政府不允許棉花大量裝運出口,但自明年3月份開始,至少還有100萬噸印度棉會裝船出口。
其六,國家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加快新疆棉的運輸出疆問題”,因此有2009/2010年度的新疆棉集中協調、裝運經驗,2010/2011年度新疆棉會及時補充內地高等級棉短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