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紡織經濟運行環境探悉
2月18日央行宣布決定,從2月24日起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今年第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去年以來第8次上調。本次調整之后,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再創新高達到19.5%,中小金融機構為16%。
專家認為,通脹和流動性仍是本次上調的原因,此外也包含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
從剛剛公布的2011年1月宏觀經濟數據不難看出,經權重調整后的CPI同比上漲4.9%,被市場廣泛解讀為“低于預期”,但仍顯示了通貨膨脹壓力并未緩解;同期而至的PPI數據同比上漲6.6%,更預示著若考慮傳導時滯因素,未來CPI繼續上行的壓力或將更大。無論對于我國宏觀經濟環境,還是紡織行業運行環境而言,“十二五”開局形勢都同樣令人忐忑。
剛剛結束的“十一五”規劃期間,恰逢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迅速演變為實體經濟危機,并通過多種渠道影響滲透至全球各個經濟體,任何地區、任何行業都未能獨善其身。我國紡織行業憑借著產業配套能力強、集群化發展效應顯著、產品出口競爭力突出、產業結構調整成果明顯等綜合優勢,極好地克服了危機帶來的國際市場萎縮等負面影響,在“十一五”末(即2010年)收獲了較“十五末”(即2005年)投資增長1.51倍、出口增長75.72%、產值增長1.31倍、行業利潤率提高1.91個百分點等多層面的增長和升級成果。
然而在享受“十一五”增長成果的同時,“十二五”開局年的復雜態勢已擺在眼前:
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后續影響,世界經濟發展仍然充滿諸多不確定性,復蘇進程仍將曲折。世界經濟地理格局和產業格局調整力度也在增大,全球經濟面臨“再平衡”,這些無疑都釋放出復雜且趨緊的出口信號。
長期快速增長的內需市場也面臨著城市發展弊病的挑戰,甚至2010年我國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預警臨界,為內需增長敲響一記警鐘。我國內銷市場在金融危機中煥發的新生,能否持續成為支撐行業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值得進一步探討。
2010年一直困擾行業的原料高漲問題仍將是2011年需要關注和應對的焦點,價格高位難回已成共識,企業還須提前備案預警。
與此同時,政策調整的風險更要提前應對。2011年伊始央行繼續加大貨幣調控,延續2010年四季度的收緊政策,于1月20日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 個百分點,2月9日起再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直至2月24日即將到來的又一次上調,頻率之快足見政府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控制流動性和通脹壓力的決心,這也給紡織企業帶來了財務成本壓力增大、資金環境趨緊的負面信號。加息也將進一步強化人民幣升值壓力,使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競爭力因此受到削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