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面料市場的“奶酪”?
到目前為止,面料市場不知道怎么了,就像進入了一個混沌的世界,讓人心里感到冬季的凄涼。如果說擁有“奶酪”就是幸福,那么對于面料市場而言,訂單就是織造企業的奶酪。奶酪對你越重要,你越想抓住它。可是今年的面料市場如迷宮一般,織造企業們努力追尋著奶酪的蹤跡,卻發現找到的數量遠不足以填飽肚子,那究竟誰動他們的“奶酪”呢?下面筆者從宏觀、原料和面料這三個市場來找尋這一答案。
“內憂外患”的宏觀環境
“利潤”對大多數生意人而言,是追求根本的所在,這就涉及到“錢”。現在人民幣升值的基本面因素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自從12月5日,人民幣匯率出現自匯改以來罕見的下跌走勢,截至12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3319,相比11月的最高值6.3587,跌了0.42%。這主要是由于中國經濟增速減緩、出口順差下降和國際熱錢外流等諸多因素夾雜,導致了人民幣的貶值,這危及出口貿易的利益。
此外中國11月出口訂單指數繼續下滑。明年中國最大的消費地區歐洲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極高,因此明年出口前景可能相當渺茫。目前國際市場訂單乏力,更能反映出我國紡織業對外貿易的真實景象。不僅如此,在下半年中,中、短訂單比例則達到了88%。國際市場操作偏謹慎,不敢輕易下長單,而國內市場擔心原料價格和匯率的波動,對長單也如同“雞肋”,這更進一步折射了當前市場增長疲乏態勢,
“走勢不明”的原料市場
每每提到面料,原料價格的波動一直是繞不開的話題,進入第四季度,原料市場走勢一直不見明朗。直至11月末,國內外同時釋放出流動性的信號,織造企業在產銷回暖的情況下,聚酯行情開始“飄紅”,PTA下游聚酯滌綸產銷更出現了噴井式增長,其火爆程度超過2008年11月初的下游抄底行情。在行情大好的前景下,化纖原料庫存大幅下降,企業的銷售壓力得到明顯緩解。
雖然原料市場出現春天的氣息,但是這并未給面料市場帶來一場“及時雨”。目前距離春節還剩一個多月的時間,織造廠家集中備貨也不會持續很久。隨著近期織造企業開機率逐漸回落,需求得不到實質性的恢復,原料市場可謂下降難,上行更不易,這從來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采購者對面料下單的謹慎心理。
“愁眉苦臉”的面料市場
目前的面料市場遭受著訂單稀缺的陣痛,主要原因之一是產能過剩。當產能過剩遇上市場萎縮,將導致大量的面料賣不出去,企業為了爭奪僅有的訂單,不得不采取降價促銷,而降價的直接后果,就是犧牲利潤。
雖然今年下半年上市的服裝價格的明顯上漲,與化纖原料和棉花價格跌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產品銷售價格上來了,這并不代表面料市場進入一個高利潤時代,相反下半年的面料價格一直“躊躇不前”,再加上用工成本增加、資金短缺、美元走軟不斷侵蝕著織造廠家的利潤。我們就以近期在市場上價格時有變動的尼絲紡為例,從生產成本角度出發,210T尼絲紡采用錦綸DTY70D半消光絲為原料,目前該款面料總成本在2.87元/米,再加上各項織造費用、運營成本等,尼絲紡已經處于盈虧邊緣。
近期國內坯布市場銷售沒有回暖跡象,多數對后市預期不樂觀,經營信心不足,致使市場仍以小單成交為主。棉類、化纖類面料量價弱勢仍難以改觀,下游終端市場需求恢復不如傳統預期,以往一個款式及花型的訂單能做2個月甚至以上的時間,今年卻最多能做一個月左右。這一方面影響企業加工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面料采購的難度。
在筆者看來,外部宏觀市場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可以輕易看到訂單的蹤影;原料市場仿佛是一座迷宮,讓訂單的找尋更陷入迷茫;面料市場是“奶酪”的角斗場,它使企業們競相爭奪。目前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影響脆弱的面料市場,將訂單這塊奶酪偷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