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要升級 技術創新是關鍵
當前,紡織業的經濟形勢面對重大壓力,例如人民幣升值,原材料、能源和用工成本提高,環保成本增加,招工難現狀持續多年等等。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打造紡織產業升級版,對行業企業而言,只能依靠技術創新。
鄧小平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技術創新在任何時候都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用技術救經濟是普遍規律。國際上歷次經濟危機后的經濟復蘇,均依靠技術革命。但對于紡織行業這樣的傳統行業,多數技術處于成熟、不易改變的狀態,技術創新不可能在短期內達到顛覆現狀、產生革命性的轉變。紡織行業的技術創新,應分別依靠“源創新”、“流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通過開源與節流方面的創新,為當前和未來提供多方面的技術創新,促進經濟快速而可持續發展。
源創新挖掘新型市場
“源創新”是指運用技術為消費者創造新的需求、引導新的消費方式、創造新的市場。例如,現有技術可以將老年人的脈搏、呼吸頻次等生理指標的測量技術附著在服裝上,并通過手機通訊,將老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理信號通過手機實時顯示給家屬,可在超限時自動報警。
這種具有遙測功能的服裝,為忙于工作的兒女們實現了一種現代化的盡孝方式,或者為心血管病人家屬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遠距離感知方式,開拓了新的“銀發市場”。此類技術創新是解決眼前紡織行業經濟低迷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在這里,我們還需要全面了解紡織品的消費。一般來說,紡織品的消費可以分為理性消費和感性消費。對于個體防護服裝等有功能性的紡織品,例如阻燃服裝、電磁輻射防護服裝等,主要是根據需要及產品功能選擇產品,這就屬于理性消費;但對于休閑裝、女裝、時裝等服裝,則屬于感性消費,消費者根據面料質地、服裝結構款式和顏色搭配等感性因素決定是否購買。顯然,后者的市場更大、往往效益也更大。因此,在“源創新”的實施過程中,應該按照“感性工學”原理來設計產品,即通過分析人的感性來設計產品,依據人的喜好來制造產品,將感性設計與紡織工程的加工工藝結合起來。
流創新需持續保持
“流創新”是指在原有生產體系中挖潛改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穩定質量、創造產品的差異化來迎合細分市場的需求的措施。此類技術創新雖然對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也有一定作用,但不可能產生經濟效益飛躍和升級。
但不可否認的是,“流創新”會連續性地增加價值。一個產品的價值鏈是流創新的重點,參與“流創新”的成員大多是這個價值鏈中的成員,而且主要的市場是現有市場。無論是“價值鏈”中哪一個環節的成員進行流創新,其增加的總凈利潤分配仍是下游取得最高,生產環節取得最低。在價值鏈某一環節的企業可用“流創新”來維持它的競爭能力,它的凈利潤也會因創新而增加。但不論在哪一環節,“流創新”所造成的優勢都是不能持久的,要維持競爭優勢,企業需要頻繁地進行“流創新”。
“集成創新”是指運用已有的技術特別是外專業的技術,通過對市場信息的了解分析,針對某一特定的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功能創新、性能組合互補,創造出新的商品和市場需求。
{page_break}
根據TRIZ理論,大多數新研發成功的技術,在其他專業老早已經是公知技術,也就是說,從超出紡織行業的范圍找出成熟技術,并與紡織原有技術相結合,將是在短期內實現創新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也是快速推動紡織經濟升級的有效手段。
原始創新要大力支持
“原始創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原理性主導技術等創新成果。原始創新往往是在基礎理論和高技術方面有獨到的發現或發明,具有科學創新層面上的意義。但實現原始創新的難度很大,將原始創新應用于生產實踐并取得效益也將花費更長的時間,而且不能馬上推動我國紡織經濟的升級發展,是需要有國家支撐、長期研究,方可逐漸形成經濟效益。
目前,原創性科技成果較少,關鍵技術自給率較低是我國在技術創新領域的突出問題之一。紡織行業也是如此,多年來,我國紡織產業的發展歷程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引進吸收、不斷追趕的過程,在原創性研究方面與國際尚有很大。紡織強國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原始創新來支撐,而原創性研究的開展離不開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
我們大家都認可一句話,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類似地,還有一句話也在不斷地得到大家的認可,這就是:“經濟效益是檢驗技術的唯一標準。”不能帶來經濟效益的技術,盡管是新的,也沒有生命力。通過尋找具有經濟效益前景的技術創新,開拓新的商品市場、引領新的消費需求、創造新的感性商品,是快速實現紡織經濟升級的首要動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