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棉花畝利潤較低 種植面積逐年減少
在河南安陽召開的全國機采棉現場會上,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經作處處長王戈指出,我國的棉花種植面積已由2007年最高時的8889萬畝萎縮到今年的不足7000萬畝。
敏感的棉花科研工作者們,早已嗅到了這一訊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則呼吁,以棉花機械化采摘為標志的全程機械化,是我國棉花生產現代化的唯一方向。棉花產業的出路在于快樂植棉。
利潤瓶頸待破
棉花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國是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我國棉花面積占種植業的3%、產值達10%,2012年我國棉紡織品出口達2625億美元。
雖被冠名為經濟作物,但棉花近年來的經濟效益堪憂。根據《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的統計數據,近8年來,我國棉花畝利潤平均僅為246元,如果除去新疆的大田種植,內地棉花的利潤更是每畝不足200元。
原因主要卡在了“采花”上。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長李付廣指出,棉花是勞動密集型的大田作物,相對于其他作物,種植管理環節多、農藝復雜。為此,勞動力用工量大,其中單是采花成本就占到了總成本的50%。
現階段,我國棉花生產的人工費用已經達到1000元/畝上下。在長江、黃河流域棉區,人工采棉費用為400~500元/畝。在以新疆為主的西北內陸棉區,這筆費用竟已高達660~1300元/畝。
張永山告訴記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棉花采摘成本每畝約80元左右,而我國高達400元以上。我國生產50千克皮棉的用工量平均為15個工日,而美國只需要0.5個。
即使這樣,到了棉花的收獲期,新疆棉區的采摘高價格也很難雇傭到合適的人工。
“棉花產業的高成本低效益矛盾越發突出,長期下去,必將影響到我國棉花產業的安全。”李付廣表示,在此情形下,機械化植棉成為我國棉花發展的根本出路。
機采棉勢在必行
在我國糧棉油三大作物中,一直沒有實現機械化收獲的,唯有棉花。
目前,全世界棉花30%已經實現機械采摘,其中,美國、澳洲、南美等地的機采率已達100%。西班牙、希臘等中等農業國也部分實現了機械采摘。農業欠發達國家阿根廷和巴西等國機采棉技術也發展較快。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采棉機主流產品是美國迪爾公司、凱斯公司和貴航集團生產的水平摘錠式采棉機。我國棉花機械采摘起步較晚,大型自走式棉花收獲機主要依靠進口,這成為制約整個棉花生產機械化水平的瓶頸。
“由于大型棉花收獲機動輒一二百萬元的昂貴價格,加上相應配套機具和保養、維修費用,一般單個用戶很難承受,目前只限于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廣應用。”甘肅慧達信科貿集團公司董事長李鑫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
中國農科院棉花所博士李亞兵對《中國科學報》記者分析,目前我國棉花規模化生產已基本形成,棉花機械采摘的條件也已具備。
從種植角度上看,西北內陸的棉區棉花種植連成了片,黃河三角洲地區的棉花種植相對集中,一個種植戶種植面積可達幾十畝甚至上百畝,這都為棉花機采創造了必備條件。
此外,新疆機采棉的生產管理技術近年來發展得較為成熟,黃河流域也開始起步。機械采收能減少棉花在采摘、運輸等過程中異性纖維對原棉的“三絲”污染。
而今,新疆作為我國棉花最大主產區,經過近10年的引進使用和自主研制采棉機,目前兵團農場的機械收棉水平,已基本接近先進國家。
科技全程助力
與玉米、小麥機械收割相比,棉花機械化在各個階段都有相當嚴格的技術要求,這也是機采棉一直難于快速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品種到栽培,再到后期管理,乃至到結鈴吐絮、花控落葉時間等多個方面,都要嚴格控制,這就需要開展系統研究。”張永山表示。
對此,在農業部行業項目和棉花產業體系的資助下,中國農科院棉花所以建立棉花機械化采收示范試驗基地的形式,通過篩選新品種、明確關鍵性栽培技術措施、農機農藝融合等方向,初步探索了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
李亞兵介紹說,此次在河南安陽試驗田實現了畝用工5個以內,畝產子棉達到300公斤的高產水平,這為棉花全程機械化的推廣提供了可能。
在觀摩會現場,由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制的自走指桿式采棉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大棉區種植大戶的注意。據了解,這種自走指桿式采棉機每臺價格約30多萬元,僅為進口機型的十分之一左右,可適應不同棉花種植模式的需求。
“我們將重點圍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機采棉的農藝農機配套開發,繼續攻克棉花機械采摘的品種選擇、栽培模式篩選及其標準化、采摘機械的輕簡化等技術難題,這將為穩定內地棉花生產起到關鍵性作用。”李付廣說。
而這,正是挽救中國正在萎縮棉區的“科技藥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