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擋突圍——泉州鞋服產業轉型升級路徑透視
在剛剛結束的南京青奧會上,安踏、361°、匹克、鴻星爾克等多家泉州鞋服品牌企業全方位出擊,在冠軍領獎服、贊助代表團等十多個方面占據體育營銷高地。
鞋服,一個地道的傳統民生產業。然而,從手工作坊到貼牌生產、從質量為先到品牌運行、從自主創新到資本運營,30多年來,泉州人幾乎將鞋服產業推向一個又一個新境界,打造了一個能與外資品牌比肩的民族品牌群。
如今,全球經濟進入后危機時代,“中國制造”也步入調整期。面對大考,作為傳統產業,泉州鞋服業再次攻堅克難,突圍前行。
壓力——勞動力價格上漲、融資難、產能過剩等多面夾擊,挑戰前所未有
驅車進入鞋服重鎮——晉江市中心城區青陽、梅嶺一帶,路旁的廣告牌逐漸增多。細心的人會發現,這些廣告,大部分來自當地的鞋服品牌。
在全球鞋服產業版圖上,泉州的地位不容忽視。
運動鞋產量占全球30%,夾克產量占全國25%,擁有35%的國內一線男裝品牌,休閑裝產能占全國20%……經過多年滾動發展,泉州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鞋服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和品牌基地。
和國內其他傳統制造業一樣,高速發展之后,近幾年,泉州鞋服業迎來轉型期。
伴隨轉型的,是不可避免的陣痛。
客觀地看,鞋服業是泉州最早發展起來的民營制造業,工業產值超千億元,占全市總量的20%,是泉州第一大產業。體量如此龐大,轉型尤為不易。
石獅市愛登堡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啟明說,當前,勞動力價格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速,融資成本、營銷成本等也逐年上升,鞋服業全行業平均利潤率早已降到個位數,部分盈利能力弱的中小企業開始退出。
在人口等要素紅利逐年下降的同時,產能過剩開始凸顯。
在晉江市經貿局副局長林永紅看來,鞋服業準入門檻不高,在需求放緩的背景下,多年積累的龐大產能很難在短時期內化解,部分企業面臨高庫存壓力,行業不得不“去產能化”。
“鞋服業轉型,就是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企業按市場法則優勝劣汰,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更是轉型的必經之路?!绷钟兰t說。
不過,林永紅認為,這種挑戰,是鞋服產業內部因素與外部環境共振的結果,可謂“成長的煩惱”——大量鞋服企業扎堆中低端、拼價格、薄利潤的局面必須扭轉。
鞋服產業要突圍,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找到新的引擎。
發力——果斷淘汰落后產能,提升行業集聚度,創新驅動,尋找發展新引擎
近期,服裝重鎮石獅發出“壯士斷腕”的強音——新祥華、祥鴻、鴻泰、聚祥、鴻達等5家環保不達標或產品低端的紡織服裝企業,被要求淘汰落后產能。
統計顯示,去年以來,為加速鞋服產業轉型升級,泉州40多家鞋服企業被列為整改和淘汰對象,先后淘汰產值數億元的產能。
泉州市經貿委主任黃國富說,淘汰落后產能,就是向鞋服業全行業發出信號——絕不能再留戀過去的發展模式了,企業要想永續發展,必須果斷地進行自主創新,構建新的盈利模式。
一批鞋服企業發力技改。
在海天科技公司,省內唯一一臺自動做漿機,每年可節省人工成本近40萬元,全公司的數控設備每年可節約勞動力成本1000多萬元;在龍峰紡織,1000多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織機是車間主角,年產織物面料超過1億米,每班只需安排5名員工巡查……
越來越多的鞋服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設備革新,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消失的人口紅利可以從技術改造中重拾。”泉州鞋服機械龍頭企業永信數控董事長林輝煌說。
張弛有度方能收放自如。泉州鞋服產業轉型的另一只手,是在管理上精耕細作,向管理創新要效益。
傳統的紡織鞋服生產,各道工序都是隔開的,存在占地大、庫存多、效率低之弊。為破解這一難題,去年以來,361°、柒牌、七匹狼等先后引入精益管理模式。
361°公司總裁丁伍號說,在精益管理模式下,工人工資的高低取決于生產時間和質量,而非數量,極大地提升了產品品質,降低了生產成本。
同時,面對電子商務浪潮對實體店的沖擊,泉州鞋服企業紛紛組建網絡營銷團隊。據泉州電子商務協會統計,去年,泉州運動鞋服、休閑鞋、絨服棉服網上銷售量分別占全國的70%、55%、68%。泉州已成為全國最大、最集中的鞋服電商供應基地,是全國四大電商產業基地之一。
曙光——行業重新洗牌,龍頭企業在逆境中扭轉頹勢,引領全行業提升
勁霸男裝發起創立夾克類首個創新研發平臺——中國夾克創新研發中心,向“智造”升級,從成本競爭走向價值競爭;
卡賓推出新型門店,辟出集服飾、咖啡、音樂為一體的終端網點,產生了增強體驗性、吸引消費者的效應;
利郎改革供應鏈,減少中間環節,生產成本控制在最低,快速反應能力提高了;
著龍集團引導中小企業在產能對接、產品錯位、品牌合作、營銷定價、原料采購等方面建立聯盟機制,整合同業、跨業優勢資源;
……
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自主創新迸發出的產業正能量,正為泉州鞋服業轉型升級提供新的內生動力。
“我們頂住壓力主動變革,成功實現轉型,上半年業績遠超市場預期。事實再次證明,安踏人從不懼怕變革,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這是發布上半年業績的當天,安踏體育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在微博上留的一段話。
讓丁世忠底氣十足的,是一組鮮亮的數字——營業收入41.2億元、同比增長22.4%,純利8.03億元、同比增長28.3%。經過最近兩年多轉型升級,就在這個月,安踏率先在同行中亮出上半年成績單,成為行業內首個營業收入轉正的企業,在逆境中一舉扭轉頹勢。
像安踏一樣,上半年,361°、德爾惠、喬丹、利郎、九牧王等龍頭企業逆勢發力,訂單金額增幅均超10%。
龍頭引領,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軍團緊隨其后。踏上轉型正途的泉州鞋服行業,正迸發出新的生機。
天倫天、圣弗萊、卡西龍等,立足專業生產優勢,向戶外用品、兒童用品轉型,經營業績步入良性上升軌道;愛樂、大東亞等,加強管理、提升內控,贏得國際知名企業青睞,成功躋身銳步、阿迪達斯、保利、紐巴倫等全球知名品牌供應鏈……
下游品牌商的成績令人欣喜,而產業鏈上游的出色表現,進一步傳遞出行業堅冰融釋的溫暖信號。
以單家企業為例,潯興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10.08%;營業利潤0.58億元,同比增長28.39%;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0.53億元,同比增長41.32%。
從整個行業來看,全市紡織業今年初以來各月增幅均高于15%,證明服裝和鞋業原料需求逐步回暖。
“在一批龍頭企業率先轉型的帶動下,泉州鞋服業全行業轉型曙光已現?!比菔惺虚L鄭新聰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