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細纖維的生產工藝需要整合整個行業流程
超細纖維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纖維。據資料顯示,聚酰胺纖維的組成和結構比蛋白質纖維簡單,僅在分子鏈的末端才具有羧基和氨基。在分子鏈的中間,存在大量的碳鏈和酰胺基,無側鏈。故此,針對聚酰胺纖維的組織結構,生產工藝方面應先采用酸水解和酶法水解技術,對超細纖維進行化學修飾,打開其酰胺鍵,增加其活性基團,然后采用天然皮革的復鞣、填充、加脂和染色技術,使大分子鞣劑填充于超細纖維之間,改善其透水汽性及其它物理性能,使超細纖維基布與真皮革坯的手感接近。
作為一種新的合成革加工方法,將皮革的濕加工和涂飾技術引入到超細纖維合成革的生產中目前是可行的。但隨著超細纖維加工技術水平的提高,要從根本上改進超細纖維基布的制造工藝,使超細纖維基布本身與天然皮革革坯的物理性能和手感接近,不使用皮革化料進行超細纖維基布的濕加工,僅進行仿真皮涂飾,應該是一個方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超細纖維合成革的開發必須與制革、染整、制鞋及家具加工等結合起來,形成上下一條龍,提高整體開發能力,唯此才能提高超細纖維合成革的生命力。
超細纖維有以下四種不同的生產工藝,共混纖維(不定島纖維):優點是易生產極細的纖維,缺點是需要用溶劑溶解纖維,溶解去除的“海”部分PS將損耗,且“海”的比例高,制革時用的聚氨酯(PU)比例也高。海島纖維:優點是纖維線密度均勻,但如果是PET/PS組分,也需用溶劑處理;如果是PA/CoPET組分,則“海”的部分CoPET也將損耗。直接紡:無污染,無損耗,PET可循環使用。滌錦復合:人工皮革中保留兩種成分,無污染,但是難以完好地分裂兩種成分。由于色牢度的原因,不適合做麂皮絨;由于含有PA,不適合工業應用。
根據人造皮革的質量,可以將產品做如下分類,高檔人工麂皮絨:日本生產廠壟斷了該市場,屬高端產品,用于服裝、家用和汽車業;人工麂皮絨:主要由韓國和中國臺灣生產,用錦綸海島纖維生產,應用于鞋和皮包等;人工光面革:用超細錦綸海島纖維生產,應用于鞋和包等;普通光面革:用普通的滌綸或錦綸生產,主要應用于鞋和包等;機織麂皮絨:不屬于人工皮革,價格較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