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賦予新定位 從新起點出發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紡織工業正站在增長速度變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動力轉換這一關鍵戰略期的新起點,需要認真梳理發展思路與路徑。
從2015年各項指標來看,紡織行業運行總體呈緩中趨穩發展態勢,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推進。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713億元,同比增長5.0%,實現利潤總額3860億元,同比增長5.4%。紡織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1913億元,同比增長15.0%。
據國家海關數據,2015年,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2911億美元,同比下降4.8%,按人民幣計,下降0.62%,降幅小于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的降幅(1.8%)。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我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為13484億元,同比增長9.8%。從網上銷售看,穿著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1.4%。據中華商業聯合會統計數據,2015年,全國百家重點零售企業的服裝零售量同比增長6.4%。
這個成績在當前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中難能可貴,2015年,紡織、輕工等消費品工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三成以上。這決定了紡織工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基礎地位不會動搖,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基礎作用不會動搖。2015年紡織服裝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中國規模以上工業6.41%,利潤總額占6.07%,稅金占4.30%,投資占5.32%,特別重要的是,利潤總額、稅金、投資占比在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保持持續穩步上升勢頭;就國內消費而言,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占全國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9.46%,衣著消費占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4%,2015年服裝服飾交易占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額的32.75%。
從產業屬性看,紡織服裝是滿足人民物質需要的工業產品,也是豐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載體,紡織產業有促進經濟增長、拉動就業的經濟貢獻,也有美化生活、弘揚文化的文化貢獻。
從產業責任看,紡織服裝工業首先是生產優質產品,形成有效供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決定了紡織服裝工業作為重要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行業發展的要求不能降低,行業發展的質量不能降低。
從產業使命看,紡織服裝工業要以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和社會和諧。這決定了紡織服裝工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綠色發展、責任發展的方向不會改變,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宗旨不會改變。
“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科技和時尚的融合、衣著消費和產業用并舉”,這三點是新表述,是中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走向高端的必然要求和必經過程。
因此,“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產業定位的新表述:“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衣著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建設生態文明、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