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專家和企業代表把脈體育產業的走向與機遇
4月17日,作為晉江體博會配套活動之一的2016年全球鞋業暨體育產業發展趨勢論壇在晉江召開。

隨著《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頒布,體育產業的發展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體育產業黃金十年也就此開啟。本次論壇以“一帶一路借力騰飛”為主題,邀請國內知名體育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把脈體育產業的走向與機遇。
體育產業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

石碧 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
體育產業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世界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其體育產業年產值接近4500億美元,占到GDP的3%以上,是全國第七大支柱產業。在體育產業發達的北美、西歐和日本,體育產業的年產值也已經進入了國內十大支柱產業之列。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5%。而去年中國體育產業總產值還遠遠不到全國GDP的1%,可以看出中國體育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對于中國鞋業和體育產業而言,目前最缺乏的是品牌和品牌效益。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需要加強國際交流;需要在選材、工藝要求、機械設備、人力配置等方面向大品牌學習;需要兢兢業業地完成好產品制造的最后1%的工作(其實我們往往是輸在最后1%)。同時,我們也不能一味走模仿、貼牌的道路。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應該有一批自己的體育產品的大品牌,我認為,跨界合作、整個產業鏈協同創新,是實行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中國鞋業行業挑戰和機會并存

陳占光 中國皮革協會副秘書長
2015年,中國鞋業經歷近年來最困難的一年。銷售收入增速同比繼續趨勢性回落,出口出現少見的負增長,消費雖然整體仍上行,但增長乏力,進口消費仍然高速增長。
鞋業生產仍增長,但銷售收入增速繼續回落。2015年全國規上制鞋企業4505家,累計完成銷售收入7437.75億元,同比增長6.97%,增速回落1.92個百分點。2015年,全國制鞋業行業利潤總額450億元,同比增長5.46%,增速回落3.8個百分點。
{page_break}在出口方面,自1998年、2009年以后,2015年再度出現負增長,與前兩次出口下降不同,本次下降周期中,越南、印尼等主要競爭國家已經快速崛起。
在鞋業消費方面,受國內零售整體疲軟的影響,鞋業消費增速大幅放緩,但體育用品、戶外用品行業仍實現快速增長。線上的消費仍保持高速增長,而線上紅利則逐漸弱化。
鞋業行業整體面臨著幾大挑戰:一是要素成本上升,在終端渠道、社會保障、福利、材料和市場營銷、工資等要素成本上漲;二是后發優勢逐漸減弱;三是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四是環保壓力;五是外貿環境的快速變化;六是快速變化的消費習慣。
同時也有幾大機會并存:一是人口增長的紅利;二是世界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三是國內市場消費的升級;四是產業鏈的綜合優勢與產業布局的不斷優化;五是“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機遇;六是環保升級。
工業4.0,制鞋業不能缺席

郭正津 臺灣區制鞋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回顧制鞋業的發展歷程,大概可以用四個階段來劃分:鞋業1.0是用手工作業、切割皮革、縫制鞋面;鞋業2.0是用刀模切割皮革,用手動縫紉機車縫制;鞋業3.0是使用電腦和裁斷自動機器連線,采用電腦輔助設計的方式生產,用電腦和PU射出成型自動化機器貼合鞋面和鞋底;而鞋業4.0是制鞋業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以建立智能鞋廠為方向,采用機器人手臂,以機器替代人工生產,并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管理系統,利用云端數據資訊,配合消費者定制化少量、多樣化的需求,交貨快、搶新鮮感、具時尚潮流。在工業4.0時代,制鞋業是不能缺席的,一方面要發展制鞋機器業和鞋材制造業給制鞋業4.0提供技術職稱,另一方面市場營銷和服務也必須齊頭并進到4.0時代,產銷相輔相成,才能不被時代潮流淘汰。
制鞋業的永續經營也要兼顧社會責任。在最近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了一場“未來鞋材討論會”,探討了制鞋業的發展要兼顧社會責任,制鞋業要符合保護動物、環境和道德標準。根據2015年世界鞋業年度報告資料顯示,全世界一年的鞋類總產量約243億雙,將來,全世界需要處理的廢棄鞋每年估計達到200億雙。所以,未來制鞋用的材質和生產設計要融入節能減炭,可重復循環使用的方向來研究發展。
實業不是過去,而是未來

朱敏捷 安踏品牌管理中心高級總監
安踏在過去的幾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一直很擔憂,我們一直覺得企業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變,而我們對消費者的洞察還是不夠的。
“互聯網+”是現在很流行的話題,但我個人以及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也認為“互聯網+”是有問題的,“互聯網+”不能滿足體驗式的需求。但我并不是說互聯網沒有價值,而我指的是互聯網的價值必須基于實業的價值,如果不能給消費者提供體驗,那么“互聯網+”就是一個虛幻的概念。所以我們的觀點是“+互聯網”,在實業的基礎上去談互聯網。
{page_break}那么什么叫實業呢,我們認為實業就是滿足“實在”的需求。過去幾年我們一直都在反思,發覺很多歐美企業非常注重營銷,但也有很多外國的體育品牌在中國缺乏宣傳卻做到了行業領先地位,這些品牌通過提升消費體驗,做到了口碑傳播。一個產品的核心價值,就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安踏,什么叫創新?就是認真做好每一件衣服,每一雙鞋,讓每雙跑鞋滿足跑者的需要,讓每雙籃球鞋滿足籃球運動員和愛好者的需要。品牌和人的關系,就好像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誰先付出,就會先得到回報,品牌先投入、滿足了消費者,自然就會得到消費者的回報。安踏在去年年底推出了第一款足球系列,在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獲得了不錯的銷售,這主要基于我們在研發上下功夫,研制了適合中國人腳型的足球鞋。
大家都覺得實業老了,互聯網才是未來的方向,其實不然。在中國,實業的空間比互聯網大很多,互聯網的故事快講完了,實業還有很多故事能講。實業,永不止步。實業才是真正的朝陽產業,哪里有需求,就有市場,就有實業的未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