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運動品牌距國際一線品牌還有多遠距離?
2016年在全球零售業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的運動市場卻表現出極強的增長勢態。全國最大的體育用品零售商百麗集團的2015年財報顯示,雖然其核心鞋類業務只艱難地增長了3.2%,但是其以代理模式為主的運動品牌業績卻增長了17.2%。而一直被視為中國的標桿性民族品牌李寧,在連續虧損3年后,終于在第四年2015年獲得盈利。安踏,這個從中國體育品牌發源地福建走出來的品牌,在2015年業績突破100億大關,達111億,同比2014年增長24.7%。這一切的數據都顯示,雖然包括中國在內的零售業繼續處于掙扎狀態,但是中國的運動市場正在變得欣欣向榮。
那么,身處這個受世界矚目、正在變得欣欣向榮的運動市場的本土品牌,距離成為國際一線品牌的水平,究竟還有多遠?
幾位在中國體育產業工作已超過20年的經理人一致認為,“(這個距離),還很遠!”他們的職業生涯,均開始于1990年代中期: 現任某國際品牌的產品事業部總經理的李鏗,他曾在中美兩國工作多年,諳熟中美運動市場差異;上海交通大學高材生,在耐克、阿迪達斯運動市場部任職近15年,現任阿里巴巴體育公司賽事運營總監的陶晶;與做了13年的市場部經理人,曾任姚明的大鯊魚籃球俱樂部副總經理,現任綠地集團申花俱樂部董事長助理的錢安柯。
商業分析中,有個重要的PEST環境理論,既政治(Politics)、經濟(Economy)、社會(Society)及科技(Technology)。幾位業內經理人都認為,中國與世界體育強國相比,兩者在PEST環境間的差異,是導致中國本土品牌難以望國際一線品牌項背的客觀原因。
眾所周知,在中國,運動員只有進入體制內通道后,才可能有更輝煌的成就。這種舉全國之力,培養所謂“國家運動員”的體制,雖然屢遭詬病,卻是短時間內難以被改變的政策性頑疾。在國內球隊俱樂部負責商業運營多年的錢安柯說,以美國的NBA與中國的CBA為例,在美國,NBA是完全的市場化運作,政府部門沒有任何干預權力;但在中國,雖然理論上CBA也是職業球隊,卻可能因為國家隊備戰需要,其賽程就被籃協縮減或者調整。相應地,相關運動品牌贊助商的贊助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在商業運營方面,中國市場同樣顯示了其巨大的落差。錢安柯說,以美國NBA為例,他們專門有一個球隊總負責人;并行的還有一個專門負責俱樂部商業運營的總經理。兩者相互獨立,互不干涉。這就使得俱樂部的商業運營不會受球員太多影響。所以商業運營部不僅擁有獨立的權限,并且商業運營模式可以更加多元化。但是中國的俱樂部則幾乎完全以球員為中心,商業運營更多地依賴于運動隊在賽季內的表現:球隊成績好,贊助商就好找,那么俱樂部收入就會好。但是每個賽季只可能有一個冠軍,剩下的球隊怎么辦?
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中,運動只是運動員該做的事情,而且運動員是一批“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而在美國,從幼兒園開始,無論是父母還是學校,都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并鼓勵他們參加學校的各類俱樂部。正是這些貫穿于小學直至大學的運動俱樂部,為美國培養了大量的運動愛好者。他們中許多人到了中國人傳統觀念中的老年時,依然堅持鍛煉。這些體育愛好者,不僅為美國挖掘世界級優秀選手提供了龐大的基數,更構成運動品牌巨大的消費基礎。而陶晶之所以選擇阿里巴巴這樣擁有優質資源的平臺作賽事運營總監,也是為了一個深藏心中多年的夢想。他希望有朝一日,中國的學校能夠像美國一樣,有各種運動俱樂部。中國的大學也能推出像美國大學生那樣的準職業籃球賽。毫無疑問,若此夢想真的實現,中國本土的運動市場體量將大得驚人——無論對于國際品牌還是本土品牌,這都是一個極其振奮人心的未來。而對國家來說,也可以從這個龐大的運動愛好者里,挖掘更多的劉翔、姚明和李娜。
高科技運用是國內運動水平比歐美落后的另一方面。過去,教練對運動員的訓練,主要依賴于個人的經驗。而現在,“則是根據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收集的數據,比如球場邊的監控器”,陶晶說:“歐美教練對數據的運用非常厲害…..教練員利用手機、谷哥眼鏡,將運動員的每個動作都分解到最細化,從而來判斷運動員的狀態和體質。”而在中國,這些高科技遠未得到充分運用。
雖然如此,幾位經理人又一致認為,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的前景卻是非常令人樂觀的。
李鏗以近幾年刷爆了朋友圈的馬拉松為例,回憶了2009年時他所觀察到的國內馬拉松賽事:“那時,(活動)還需要學校、政府去特別號召、組織;跑步者的衣服也很不專業,有穿牛仔褲的、松糕鞋的;有跑一半就去抽煙的”。但是今日的馬拉松,不僅參加人員更加注重專業訓練與裝備,并且已儼然將它作為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這種將運動視為生活的必需品的趨勢,將為中國本土品牌帶來更多的機遇。
而今日的賽事也同樣今非昔比。錢安柯說,原來有足球賽時,對個人就是單純地去看場球;商家們則爭相90分鐘賽場上的曝光率。而如今,“一場賽事對于球迷和商家而言,好像一個節日。”晚上的賽事,一大早球場附近就會有各類商家活動,球迷們在這里除了參加商家的各類體育運動游戲;還可以相聚交友。這樣的模式帶動了球場周邊經濟的發展。
不過,最關鍵的問題是,中國的本土運動品牌至今依然在走抄襲路線。大家都認為,缺乏真正的原創精神,是阻礙中國本土品牌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礙。李鏗說:“他們(本土品牌)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身份(identity)”。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