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型消費仍是當前體育消費的主要方式
盡管歐洲杯已落幕多時,但各路廠商市場爭奪卻依舊硝煙彌漫。蘇寧體育取得國際米蘭俱樂部68.5%的股份,樂視體育將歐洲杯圖文直播送上了飛機航線的終端,KEEP等健身軟件嶄露頭角,智能穿戴體育設備風頭正健。短短兩三年間,體育產業的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風起云涌,迎來發展“風口”。
需要提醒的是,越是在產業高速發展之時,越要密切關注質量和效益。國內廠商要沉下心來,不貪圖一時的短期收益,戒驕戒躁,真正專注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如何在這一輪“風口”中長出翅膀,強勁內核,對體育用品制造業而言是機遇,更是考驗。
其實,體育用品這塊“蛋糕”同樣誘人。不但服裝、器材等基礎性運動產品仍是當前體育消費的主流,而且其市場占有、價值提升、科技創新、品牌塑造對產業整體發展也將起到關鍵作用。發展“風口”的當前,傳統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升級空間不容小覷,正處于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
一是政策環境。體育用品制造業將是一系列“頂層設計”的直接受益者。自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接連推出,推廣全民健身從娃娃抓起、從基礎做起的導向明顯。
二是市場環境。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消費人群大規模增長,必然帶動體育用品的市場規模。到2020年,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將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將達到4.35億,產業前景可見一斑。
三是消費環境。實物型消費仍是當前體育消費的主要方式。研究顯示,運動服裝、運動器材等占據國人消費大頭,隨后才是訂閱體育書刊、支付鍛煉場租、聘請教練以及觀看體育比賽等費用。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人們的消費行為將指向傳統體育用品。
有了“風口”就能飛嗎?非也。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基礎薄弱、大而不強是產業“軟肋”。全世界65%的體育用品在中國制造,我國過硬的高端產品和品牌卻委實不多,難以與世界優勢廠商一較長短,也跟不上國內體育消費人群日益擴大、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的勢頭。比如,中國跳水運動水平世界一流,卻造不出跳水用的優質跳板;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乒乓球強國,世界頂級乒乓球拍品牌卻來自瑞典、德國;我國是運動服裝消費大國,本土產品大都在低端徘徊,成本攀升、附加值低、高庫存使不少廠商承受壓力。
借助“風口”乘勢而上,歸根結底還要靠“內功”,在設計、研發、加工以及營銷等各個環節加大創新力度。首先應專注產品創新。長盛不衰的世界品牌無不是在科技創新上持續發力。以耐克公司為例,其設計開發人員就有數千名,只Nike Shox這一單項鞋的研發就耗時16年,以高端產品研發帶來高附加值成為耐克公司縱橫商場的“撒手锏”。
反觀一些本土品牌,雖有意避開高端市場競爭,卻連低端市場都被耐克等擠壓,正是源于產品研發弱勢,這一短板必須補齊。其次要發力渠道拓展。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李寧、特步、361°等本土品牌都在逐步打破單一的門店銷售、提升電商產品比重及品類的獨特性,并嘗到渠道拓展的甜頭,今后還要持續發力。此外還需提升品牌價值。品牌是產品和企業在視覺、情感、理念、文化等方面的綜合形象,需要在經營管理、產品質量、文化內涵、營銷策略等多方面持續創新,不僅將本土品牌創建起來,而且要保持吸引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