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行業發展導航
今年9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國家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簡稱紡織工業發展規劃),提出了推進紡織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發展化纖新材料、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天然纖維開發應用三大領域。
如今,紡織工業如何在新技術、新商業環境中成為保增長調結構的產業,如何成為戰略新興產業的組成部分,如何超越紡織轉型為跨領域的高科技產業,已經成為新的課題。
“目前我國纖維加工總量有5300萬噸,占到世界的54.8%,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近日,在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及北京市科協共同主辦的“產業前沿技術大講堂”上,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說。
“中國是世界上的紡織大國,我們之所以沒有成為紡織強國,最大的差距在于產用紡織品應用的差距。”李陵申說。
李陵申介紹,產業用紡織品最大的特點,是經過專門設計,具有工程結構,用于特殊應用領域。“醫療衛生用紡織,過濾用紡織,交通工具用紡織,土工用紡織,結構增強用紡織等,都屬于產業用紡織。”李陵申說。
“國內外紡織消費市場正蘊含著新的發展空間。”李陵申說。2015年,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調整為46.6:28.1:25.3。
根據紡織工業發展規劃,人口增長和經濟復蘇將支撐全球纖維消費量需求繼續增長,預計“十三五”期間全球纖維消費量平均增速為2.5%以上。隨著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醫療健康等方面投入穩步增長,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將繼續持續快速增長。
李陵申表示,產用紡織最大的類別是醫療與衛生,包括醫療用紡織和衛生用紡織,如今市場需求量巨大,“例如,我國家現在一次性手術衣的市場滲透率只有5%至7%,而美國百分之九十幾,日本、歐洲等國都在70%、80%”。
與此同時,霧霾讓過濾分離技術的行業發展非常快,成為發展進步較快的領域;國防、軍工的快速發展,都為產用紡織行業帶來了很大的進步,未來的發展正向高性能、多功能、舒適型、輕便化、模塊化、智能化、系列化邁進;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交通工具用紡織的繁榮,交通工具用紡織在越來越多地滿足歐標、美標的可回收性。
“‘十三五’期間,紡織科技發展有五大任務,其中之一是基礎研究,這個對我們非常重要,特別是新材料產業,現在我們還缺少基礎研究,在重大關鍵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方面,也需要加大研發力度,另外還需要優化完善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加強標準的支撐體系建設。”李陵申說。
據據測,到2050年產用紡織將達到17050萬噸,而這個變化來自“替代”。“德國一天出現一個新用紡織,我們國內雖然沒有做過統計,但無限替代已經是我們產用紡織行業在過去的5年里的常態。”李陵申說,產用紡織行業將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子行業”。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