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過程考核緣何適得其反
管營銷的有時在營銷上恰恰就是個外行,這時的最佳選擇是“無為而治”,重用能臣、注重結果、拋棄理想化的過程考核。但現實中,最為常見、危害最大的,恰恰是“無為而欲治”。
【現象】
Q企業新一屆營銷管理團隊走馬上任。
作為外聘的“空降兵”部隊,他們急需用業績證明自己的能力。盡管是新行業、新企業,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但營銷總監和團隊成員均有多年實戰經驗,他們對自己信心滿滿。
如何使銷售業績短期內得到大幅增長?
做好區域績效考核是頭等大事。當時的Q企業在全國市場上有七個大區,營銷總監認為,要改變過去只考核銷售業績的粗放管理模式,沒有完美的過程就沒有理想的結果,績效考核指標應盡量細化。
他的目的是要管到每一個區域、每一個人、每一天的工作,獎勵力度與銷售動作掛鉤,嚴格監控工作流程。為此,把促銷活動、終端建設、售后服務、門店裝修等各項工作都列入了考核范圍,哪一項不達標,都會影響區域業務人員的績效收入。
在指標設定上,他們參考了以前在其他行業的經驗,建立了規模龐大的體系,包括出勤率、出差時間、客戶拜訪數量都有硬性規定,甚至還加入了市場信息收集、產品質量反饋等專項考核。
大大小小的獎項有幾十種,業務人員全年工作也相當積極。但一年下來,整體銷售業績未能出現增長,不少區域甚至出現歷史上少有的大滑坡。
只是營銷部門年初許諾的各種獎勵還是要一一兌現,這讓老板十分惱火,指著營銷總監拍桌子:錢都發哪去了?!
這的確讓“空降兵”團隊郁悶,企業市場業績的“蛋糕”不見做大,績效獎勵的“奶酪”倒是讓業務人員吃了不少。
挺不錯的一套考核政策呀,效果為何這么差呢?
從“喝酒游戲”看考核
空降部隊沒有認識到,區域績效考核時,政策導向比指標細節更為重要。
為了清晰說明不同類型政策的效果差異,我們可以設想參與一次“喝酒游戲”。假設營銷總監帶領一群下屬去和客戶“拼酒”,酒喝得越多,就代表銷售業績越好。總監掌握一定額度的獎金,如同企業要發出去的績效獎勵。游戲的目的就是制訂一套獎勵規則,用手中的獎金激勵大家喝下最多的酒。
管理者通常有四種作法:
做法一:開瓶即獎。
這實際上是一種“負效激勵政策”。
管理者此時有如盲人,閉著眼睛“聽”大家喝酒。只要聽到打開酒瓶“呯”的一聲,就把獎勵發了出去,這是效果最差的方式。酒要喝下去才算數,只把酒瓶打開,或把酒倒入杯子里,都無價值。
做了多少次促銷活動,建設了多少個終端網點,就一定會帶來銷量嗎?企業在制訂績效獎勵政策時,最容易犯這樣的簡單錯誤,把過程當成了結果,導致結果指標弱化,獎勵是發出去了,但業績上不來。
業務人員爭相擺樣子,促銷活動重聲勢不重效果,終端建設顧數量不顧質量,結果酒瓶打開了不少,喝到肚子里的卻并不多,獎勵往往被那些會做“表面文章”的人拿走了。這會使埋頭苦干的人吃虧、偷奸耍滑的人得利,導致業務人員心態發生負面轉變,往往比沒有績效考核還要糟。
做法二:喝多少獎多少。
這常常是一種“無效激勵政策”。
喝一瓶給一瓶的獎,這種方法最簡單,也最容易想到。表面看,管理者不再被紛繁復雜的過程迷惑,一下抓住了結果的核心,但實際效果也不如人意。
因為,喝了多少就給多少獎,會使那些“酒量”原本較大的人暗中占便宜,他們就算不賣力氣,拿到的獎勵也比別人多。
企業發放績效獎勵通常以銷量為衡量標準,但某一地區的銷量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市場成熟與否、競爭激烈與否、企業投入大小、渠道基礎好壞,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各區域銷量很難具有可比性。
銷量大的地區,工作一定做得比別人好嗎?恐怕不盡然。
有些基礎好的區域即使“坐吃山空”也能吃上幾年,企業是在獎勵“歷史”,而不是獎勵現在與未來。獎勵往往被那些具有“先天優勢”的人拿走了。
此類獎勵規則不能充分調動所有人的工作積極性,讓不少企業都花了冤枉錢。
做法三:增量給獎。
這是一種“有效激勵政策”,尤其對短期業績增長大有益處。
在喝酒游戲中,為了讓不能喝的人肯喝,能喝的人多喝,管理者就只針對超出部分給獎。過去一口不喝的,現在喝一瓶就獎;以前你能喝二瓶,那么這次只有喝到第三瓶才有獎。
這樣做的好處是參與者自身具備可比性,而且在獎勵總額不變的前提下,獎勵力度大幅提升,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同理,企業應在各區域上年度銷量的基礎上設定增量獎。把所有的獎勵都用在增量上,給了所有人參與的機會,不論區域基礎如何,只要比過去有進步,就能拿到獎勵。
這樣,每個業務人員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努力方向,,獎勵發到了那些努力工作的人身上,企業的銷量自然可以短期猛增。
做法四:平均增量給獎。
第三種作法可以使銷量短期提升,但效果很難持久。
道理很簡單:如果去年得到高額增量獎,今年的基數就增加了,這會給增長的區域帶來新困難——誰能保證本地區年年大幅增長呢?畢竟取得的增量需要反芻、消化的時間。
所以,年年都采用增量獎激勵模式,就變成“風水輪流轉”了。哪個地區前一年度做得差,下一年得獎的幾率就大,幾年下來,獎勵政策又將形同虛設。
如何解決這種弊端?采用平均增量獎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企業以每個區域前三年銷量的平均數作為基數,超過部分給予“持續增量獎”,在實踐中效果更好。
這樣,各地區就不再擔心今年做好了,明年指標會馬上抬得很高。雖然“水漲船高”也屬難免,但這是循序漸進的,在業務人員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一年增長可能是僥幸的,三年平均就可以剔除偶然因素,一個區域應該完成多少基本量,企業的評價也更趨合理。
換成喝酒游戲,就是不要求某一次拼命多喝,而是要求“酒量”持續增長;只要你這次喝的比你前三次的平均數多,就可以得到重獎。
這樣,獎勵發到了那些踏實工作、關注企業長遠利益的人身上,績效考核建立起良性循環氛圍,從而成為一種“持續有效”的激勵政策。
什么決定了考核導向
制訂績效考核政策時,過程指標比重過大,就變成了“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如果事無巨細什么都想管,最終可能什么也沒管好。
但如果完全忽視過程,只以結果成敗論英雄,放任業務人員各自為戰,企業就失去了監控與指導,這樣也很難得到滿意的業績增長。
這樣說來,結果考核和過程考核都重要,片面強調哪一點都不對。
可這個結論對企業來說,不過是一句“正確的廢話”。重要的是,必須清楚在什么條件下要以結果導向為主,何時又要以過程導向為主。
實踐中我們發現,采用何種導向的績效考核政策,與管理者駕馭市場的能力密切相關。當管理者一線信息充分、運作手段成熟、管理水平較高時,則處于強勢,反之則為弱勢。現實中可分四種情況來區別看待:
1.強勢管理者采用過程導向,效果最佳。
這是“有為而治”的管理模式。簡單講,就是“我懂了,還要讓下屬懂”。
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比下屬更了解如何運作市場,有必要把自身的成熟經驗加以大量復制,所以必須加大過程考核的權重。
此時各項過程指標就是無數指揮棒,起到了很好的方向指引和約束作用,有如管理者耳提面命、親身指導,使下屬從過去落后的工作方式中解脫出來,代之以更好的方法、更有效的手段,避免下屬自我摸索走彎路。
管理者用高效的運作模式取代了下屬低效的運作模式,當然產出效果倍增。
這種情況下管理者往往是集權型的,他們與下屬談話的方式是:只要按公司要求去做,銷量上不來責任不在你;只要未按要求做,銷量增長了也要追究你。
2.弱勢管理者采用結果導向,效果次佳。
這是“無為而治”的管理模式。簡單講就是“我不懂沒關系,別把下屬也搞糊涂了”。
不是所有領導都比下屬的工作能力強,管營銷的有時在營銷上恰恰就是外行。
若管理者市場運作能力還有較大不足,不可以任意復制自身不成熟的經驗,就應加大結果考核的權重,給予下屬充分發揮的機會。
此時,弱勢管理者應規避自己的劣勢,不應事事指導下屬,更不應設立過多不切實際的、理想化的過程指標。
雖然整體運作效率還不夠理想,但最少沒用自身的低效率取代下屬相對較高的工作效率,故而也會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
這種情況下的管理者往往是授權型的,他們與下屬談話的方式是:講困難、談苦勞都沒有用,我不管你怎么做,我只認銷售業績。
3.強勢管理者采用結果導向,效果不佳。
這是“有為而不治”的管理模式。簡單講,就是“雖然有能力,但袖手旁觀”。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現實中,當管理者能力很強時,很少有人會眼看下屬處處碰壁而不去指導。若真的出現了,只能歸結于與人斗氣、態度不端。
4.弱勢管理者采用過程導向,效果最差。
這是“無為而欲治”的管理模式。簡單講,就是“能力不足,但盲目自信”。這種情況最為常見,危害最大。
現實中,不少營銷管理者對市場運作只是一知半解,但很愿意用過程考核把下屬改變成自己想像中的模樣。
由于指標過多或考核標準不合理,此時各項過程指標往往會起到錯誤引導和制約作用,讓有能力的下屬也無從發揮,工作中束手束腳,造成總體產出效率下降和業績滑坡。
Q企業的營銷“空降兵”團隊,雖然市場經驗比較豐富,表面看似乎是強勢管理者,但一旦他們來到新企業,對一線信息缺乏了解、對企業現狀不能掌握、對行業特點缺少認知,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弱勢管理者。
在這種前提下,他們把外行業的過程指標強行引入,不僅會水土不服,還會讓業務人員顧此失彼。此時制訂績效考核政策,應以結果導向為主,而不應在過程中過多干預。這樣最少還能得到“無為而治”的次佳結果,而不至于陷入更為窘迫的困境。
也就是說,對于大多數“空降兵”團隊,急功近利往往欲速不達,正確把握績效考核政策導向,相對一頭扎入指標細節中,效果會更好。
事實上,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領導力不足時,只要采用結果導向、加強授權,同樣可以取得驕人業績。
美國第13任總統柯立芝就是一個十分“懶惰”的管理者。他因為少言寡語,被人稱作“沉默的卡爾”,他白天睡懶覺也是出了名的。但正是在柯立芝“無為而治”的管理模式下,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得到了空前發展,史稱“柯立芝繁榮”。
無獨有偶,中國歷史上的明神宗萬歷皇帝,同樣采用了“無為而治”模式,對首輔張居正等人充分授權,讓明朝也迎來了難得的中興盛世。
從中可以看出,管理者只要找到適合自身領導力水平的管理方式,都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今日切記:
在建立績效考核體系時,管理者大多很關心應該設定什么樣的指標,每個指標又應該具體設定什么數值。上下級為此爭論不休,管理者為此殫精竭慮。請不要忽視:領導力強則以過程導向為主,領導力弱則以結果導向為主。導向“跑偏”了,細節做得好只會煽風點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