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趨勢明顯 中國經濟會否重回保增長?
經濟似乎再臨十字路口。隨著宏調政策的效力漸顯,GDP增幅降至一位數,投資增幅跌至25%附近,PMI指數持續走低,房地產市場隱現下行趨勢……
這些跡象表明,中國經濟開始放緩,下半年宏觀經濟下行趨勢明顯。
8%到9%的GDP增幅,依然屬高增速,但對于習慣了雙位數增長的中國經濟而言,一旦GDP增幅滑落至一位數,有些人似乎難以適應。近期,擔憂中國經濟放緩,并借此呼吁政策放松的言論不斷出現。但如果為了“保增長”而再度放松調控,那么房地產泡沫會急速反彈、投資大潮重回40%高增速過熱區間,要不了多久,恐怕又不得不改換政策基調。過去五年,我們就是這樣地不斷在“保增長”和“戰通脹”之間頻繁切換。
初夏5月的當下,中國外部需求已開始下滑。國內政策則剛從“兩防”過渡到“一防一控”,兩個月之后的當年9月,宏觀政策就轉向了“保增長”,天量信貸、房價觸底反彈和政府投資井噴。
實際上,自去年5月份歐債危機至9月底,由于擔憂經濟“二次探底”,實質緊縮的政策就進入了一輪“靜默期”。現在,隨著經濟增速放緩趨勢漸立,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和頻次面臨著再回“重新討論”階段,重回“保增長”只怕也并非杞人憂天。不少分析者也認為,中國很難真的接受經濟增速的放緩。
本來,財政貨幣政策不斷出奇招、行政管制頻繁的初衷是控制經濟過熱、遏制通貨膨脹。可是,一旦GDP下滑、CPI增速稍緩,對于未來中國經濟出現衰退和通縮的警告就已經不斷,難不成未來半年,宏觀經濟政策真的就需要逆轉不成?若果真如此,中國經濟的周期真是短得出奇,將不斷在“收緊-放松”的怪異循環中打轉。
過去十多年,中國依賴地產泡沫式繁榮和政府投資狂熱,維持了長時間經濟增長,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就業市場的穩定、基礎設施的升級。但時至今日,這一模式已經進入“死胡同”。縱使接下來兩年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其主因一定是房地產虛火熄滅,這是房價泡沫“軟著陸”的內在需要。這樣的經濟下滑,不正是年年宏調所希望的嗎?
其實,貨幣大擴張已宣告結束,現在正回歸常態。雖然這一進程看起來十分緩慢。2009年和2010年中國放出了17萬億新增貸款,使得基礎貨幣攀升一倍,與之相隨的是中國CPI“站上”5%。所以,為了控制通脹,貨幣當局不可能允許貨幣大擴張再繼續維持數年。如果基礎貨幣M2真的擴張至100萬億元,M2和GDP之比徹底躥出200%以上的區間,那么中國的貨幣危機一觸即發,資產泡沫和通脹失控都將更加難以收拾。
為了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完成經濟轉型,把基礎貨幣增速降下來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如今,基礎貨幣M2增速已降至16%以下,較之過去兩年少則20%的增速而言,貨幣環境回歸常態看到了希望,并且這一增速還有進一步下滑的可能,回到10%左右才是健康的中國經濟所需要的,過度注射貨幣嗎啡的危害,經過這兩年的實踐,已經無需再過分強調。
在經歷了金融危機之后兩年的洗禮,我相信中國經濟再度因為擔憂GDP下滑,而重回“保增長”的概率并不大。因為決策層基本已經意識到了如此“折騰”,對中國經濟而言絕非好事。而且放棄房地產泡沫式繁榮,和擺脫對投資的過度依賴也越來越多地能夠成為共識。問題的關鍵在于,在房地產泡沫引擎熄火、貨幣環境回歸常態之后,中國經濟是否能夠找到新的增長動力。{page_break}
答案是肯定的,全面刺激內部消費就能解決這一問題。但政策著力點必須在社保體系的完善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通過減稅提高可支配收入,減少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形成可持續的自發消費需求。如此一來,中國經濟內需主導型經濟得以真正實現,喊了20年的啟動內需口號得以做實,內生性增長動力定能讓中國經濟繼續維持欣欣向榮的態勢。近幾年,中央政府出臺大量鼓勵消費的政策,甚至開始容忍企業工資的大幅度上調,哪怕這可能會引起通脹的快速上升,這可以看成是決策層籌劃未來的重要一步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