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木乃伊”怎樣風化形成的!
沒原則 沒激情 沒目標———
“我很想工作,但活著并不像活著,我不想責怪誰……”這是25歲的韓國著名影星李恩珠在自殺前留下的最后一段話。“活著并不像活著”,怎樣一句沉重而意味深遠的感慨!在瞬息萬變的娛樂圈中,凡此種種的例子多不勝數。
《夜宴》的導演馮小剛日前向媒體透露,前幾年執導喜劇已經產生了“職業倦怠”,所以這次才會轉型成“大制作、大陣容、大專家”的風格,相比較小成本又要費盡心思搞笑的喜劇來說,容易不少。
其實,這種無所適從、困頓麻木的“木乃伊”感覺,不只明星會有,就在身邊的職場中,都時有發生。為什么熱血沸騰的青年人會變成“木乃伊”?它跟我們常說的“職業倦怠”有何不同?你是否也有過同樣的體會?
北京博愛心理咨詢中心的資深心理咨詢師劉鐵剛表示,所謂的“木乃伊”,原本是指沒有任何靈魂和思想的肉體軀殼,而這個概念被引申
到職場中,更多地是在形容一種缺乏激情和創造力的平庸工作狀態:原本熱火朝天的奮斗激情,到頭來只剩下對工資獎金的較真抱怨;原本創
意十足的工作靈感,現如今已轉變成到點下班的機械模式;原本真誠執蓍的處世心態,也不知不覺被馴化得卑微而麻木……
劉鐵剛指出,“職場木乃伊”使人們的感受在一定時間內迅速下降到正常標準之下,同時削弱著一個人關于激情的感受力和爆發力,并且
影響到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和創造力的發揮。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職業倦怠”,二者之間存在著程度上的區別和差異。
“職業倦怠”通常是指個人職業生涯中出現的一種疲勞狀態,它可以通過自身的免疫和調節,重新煥發工作的熱情與靈感;但“木乃伊”
則屬于比較極端的表現形式,當事人可能徹底陷入了某種消沉的精神狀態,并且沒有尋求幫助和解脫的意識,屬于職業負性傾向的一個典型代
表。如果一個人的敏感程度和自我控制力都比較薄弱,那么初期的“職業倦怠”很可能會一路發展成渾渾噩噩的“職場木乃伊”。
前期預警
注意四大危險信號
下午3點半,雪莉在椅子上伸了個大大的懶腰,一邊攪拌著速溶咖啡,一邊尋找一個可以眼神交流的對象。但是……
離她最近的愛美,正面無表情地盯著電腦屏幕,很久都不動一下;隔壁的金娜握著新買的翻蓋手機,一開一合地進行著拇指運動;不遠處
的王戈一邊嚼著口香糖一邊接著電話,嘴里除了肯定詞就是否定詞……只有小賈沒精打采地抱著一摞文件向經理室走去,還沒敲門,背就已經
不直了……
注意,這幾位都快變成“木乃伊”了。我們要及時覺察到一些相關的危險信號,以便盡早防御和應對。
危險信號之一:工作太枯燥、條件太差、報酬太低、離家太遠、時間太長、前途太渺茫、關系太難處……抱怨年復一年開始增加,付出與
努力卻日復一日開始減少。
危險信號之二:喜歡吃的東西漸漸沒了味道,喜歡做的事情漸漸沒了興趣,喜歡聊的朋友漸漸沒了音信……你開始對一切都提不起精神,
懶得哭更懶得笑。
危險信號之三:醒著的時候想睡覺,想睡的時候又睡不著,即使睡著了也會做一些亂七八糟的夢。每個清晨都頭暈腦脹,天天都有請假曠
工的沖動。
危險信號之四:工作上缺乏創意和熱情,曾經花1小時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冥思苦想一天也得不到答案;曾經三天三夜通宵趕工的勁頭,現
在每天一超過23點,連眼睛都睜不開。
中期診斷
看看你是哪種“木乃伊”
懶散倦怠型“木乃伊”
典型癥狀:
1.長時間地對著電腦和文件發呆,頭腦一片空白,工作效率極低;
2.對于好玩的事笑不出來,對于不幸的事也哭不出來;
3.不再制定長遠的工作計劃,干到哪兒算哪兒;
4.一天要看N次表,從早上就盼著下班,希望天天都是禮拜五;
5.某件事,一個人能想出一種辦法,十個人卻還是只有一種辦法。
專家診斷:出現這類情況的原因可能有兩種,其一,當一個人在工作中感覺無法將實力徹底發揮出來,而受到了一些來自外界標準和現實
的制約時,心情自然是灰蒙蒙的一片,打不起精神。此外,由于每個人心目中對于職業目標的期望有所不同,當現實與理想間的落差過于懸殊
,也會使這個人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受到打壓,處于一種比較消極滯頓的狀態。
逢迎偽裝型“木乃伊”
典型癥狀:
1.善于控制臉部神經,將微笑視為一種固定表情,而不再是內心感受的自我表達;
2.越失落難過就笑得越燦爛,越得意滿足就表現得越冷靜;
3.對于不認同的事物,保持沉默;對于可以預見到的某些惡劣結果,保持觀望;
4.面對領導時,永遠謙卑恭順,面對同事時,永遠含糊不清。
專家診斷:當一個人開始言不由衷、口不對心的時候,我們并不能單純地認為他們的人品出現了問題。事實上,由于某些人無法對紛繁復
雜的人際壓力進行有效的處理,因此只能通過諸如“模糊價值觀”、“人云亦云”的方式來消除內心的不安和彷徨,尋求一種簡單的自我保護
。不能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緒狀態,以至采取消極被動的方式來解決事物和調整情緒。至于其中是否涉及關于“道德淪喪”的人品問題仍值
得商榷,不能一概而論。
幸災樂禍型“木乃伊”
典型癥狀:
1.別人開心時,感覺無聊;別人倒霉時,頓覺神清氣爽;
2.認為別人失魂落魄的狼狽表情,是對自身安全優越處境的最好證明;
3.當身邊的人發生沖突時,恨不得找個DV拍下來,回家后反復欣賞;
4.能夠清晰記得白天領導訓斥××時的“精彩”語句,并在接下來的幾天中不斷重溫。
專家診斷:生存競爭中,每個人都面臨巨大的壓力考驗。有些人“缺乏同情心”或者“不厚道”的表現,其實是內心深處借以調侃他人不
幸來發泄自身不滿和減輕壓力的一種手段。借以平衡自己內心情緒,通過咀嚼玩味別人的消極情緒,來平衡期望與現實落差間的缺失感,實際
上是一種可憐的自我防御。
后期治療
喚醒完整情緒,學會大哭大笑
專家告訴我們,職場木乃伊并非無藥可醫。
1. 淡化現實對自尊心的刺激作用,在想抱怨的時候嘗試去肯定職場中的正面因素和成績。如果情況持續惡化,除了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之
外,也要盡量暫時抽離出相關的環境,可以休假或者嘗試旅游。
2. 定期維護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在感覺到郁悶、彷徨和壓抑的時候,通過與親人以及知心朋友的傾訴,獲得相對客觀積極的分析和鼓勵
,有助于擺脫麻木消極的心理狀態。
3. 盡可能利用業余時間多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或者參加一些派對、俱樂部、游園會,從另一方面獲得工作成就以外的快樂和好心情,平衡
調劑生活中的壓力。
4. 勤于同領導、同事進行溝通和切磋,將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與困惑講出來,不要獨自默默承擔壓力。
5. 積極轉換工作模式。類似的任務,在第二次接手時盡量不重復第一次的方法,用新的思路和對策來嘗試解決。抗拒機械式“搬磚”的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海博會展會效應半年后集中顯現
昨日,第12屆海博會在石獅落下帷幕,據組委會不完全統計,此次參展商總人數超過3000人,國內外專業采購商和買家超過5000人。參展企業紛紛表示,此屆海博會為企業搭建了一流的貿易交流平臺,讓企業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到行業最前沿的流行趨勢及相關資訊,對臺灣同行也有了更深入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