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老板工資大對決
現象:人總是趨利的,基于這個前提,老板們無時無刻不在考察著員工的忍耐力——即想方設法地降低支付給員工的薪酬,減少人工成本。而員工的忍耐力也各有各的不同,即使在某一限度內達到了平衡,最終也必然使員工產生這樣的想法:老板給多少錢就干多少活。
分析:從員工方面:
1、員工不思進取,看錢干活的現象一般產生于員工已經在一個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進入了相對穩定期時才發生的。很顯然,當員工新進入一家公司時,出于好奇和表現自己的本能,員工不會太注意薪酬的多少,主動、積極這時在員工身上體現的較為突出。因為員工的表現,其薪酬水平也會逐漸提高,并最終維持在一定水平(這個水平一般參考市場水平)。當員工的薪酬保持較長時間地穩定時,薪酬對員工的激勵將大大減弱,直至產生不進取,消積情緒。
2、員工為老板打工,雖然老板支付了一定薪酬(甚至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薪酬),但員工為老板創造的價值卻遠遠不止這些,老板住上了高樓,購買了新車,擴大了公司規模,擁有了百萬、千萬的身價。這些價值的創造員工都是直接參與的。但老板統統不考慮這些,只按市場行情支付給員工薪酬水平,完全不考慮員工逐步增長的生活需求。面對此,員工怎能平衡。不平衡作用于工作上,就是工作不主動,不進取。
3、員工在公司里工作,他把工作做為謀生的一種手段,同時,他也做為一個社會人在尋求自身的價值。即員工到企業來的目的不僅是謀求物質利益,還要借助于企業這種組織形式向社會證實自己存在的價值,去追求生活的意義和成功的途徑。當老板只把員工當成一個"經濟人"來用,無視員工更高的自我實現的需求時,員工只能退而求其次,盡量在薪酬上對老板有所要求,讓員工主動、開創性進行工作已經不太可能。
從老板方面:
1、我的公司要發展、要壯大,降低一切成本是必要手段。降低人工成本當然是老板要考慮的。
2、中國國情決定了中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居多,即使是技術密集型企業核心人員也就那幾個,這就決定了老板可以用較小的成本隨時在人才市場或勞動力市場上找到合適人員。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支付給你較少的工資,或者說按市場水平支付工資,已經對你是優待了。
3、中國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它的發展和壯大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它所在的整個行業處于發展的上升趨勢。這類企業我叫它機會型企業,基于這個現實,老板是不太迷信什么人才的。有市場,有利潤是老板實實在在看到的,而人才的作用聽得多見得還不多。從心底讓老板做到以人為本恐怕在中國還尚需時日。
4、老板認為,無論你是什么人才,不管你創造了多大價值,你不都是基于我的公司這個平臺嗎。離開了我的公司,你何談創造?基于這一點,員工在我公司掙得每一分錢,都是因為有我這個平臺,我是絕不可能讓員工參與利潤分享的。
結果:顯然,老板思路和員工的思路是大相徑庭的。員工被炒有時往往不是他做的不好,而是他做的太好。員工如果不想被炒,只有加強自身修練一條,別無他法。想想老板為了壯大自己的企業,想盡方法降低人工成本也無可厚非,更何況他們占盡了天時和地利。
當然,筆者也能見到一些開明的老板,懂得在吃"肉"之余讓員工喝點"湯",因為他懂得讓員工喝點"湯"就可以讓員工再為其生產更好的"肉".當然,如果員工不知好歹提出也想吃點肉的話,恐怕你什么也就撈不到了。但筆者在想:是不是即使能力出眾創造了無比的價值,但因為你不是資本所有者,所以就不能享有資本的增值。只能去掙你的那點"高薪"呢?
結論:此次員工與老板的對招,員工完全處于下風,忍氣吞聲是沒辦法的辦法,當然,員工真接成為老板,是另外一法。
責任編輯:vivi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