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會計信息是決策者進行決策的重要信息
會計準則中的客觀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核算要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然而,近年來全球財務界就從未平靜過。前幾年,從我國的銀廣夏,麥科特到美國安然,世通等紛紛出現財務丑聞,引發了全球的“誠信危機”。中國企業聯合會最近也公布,中國一些企業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高達5855億元,相當于中國年財政收入的37%。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因此減少約兩個百分點。帕瑪拉特的破產,BMS集團曾無比閃爍的星辰一夜間的隕落,無不說明會計信息失真的嚴重程度和巨大危害。這引發了人們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深刻研究與思考。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是會計信息違背客觀性準則,未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客觀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經濟活動,給決策者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綜合在實踐中的具體經驗,可將會計信息失真,分為以下幾種表現: (一)偽造,篡改,任意涂改憑證、賬簿,掩蓋真實經濟業務 2002年,帕瑪拉特公司合并資產總額達162.82億歐元。這筆款項中,用虛構憑證的方法虛構的存款所占比例,就高達37.3%。2001年我國銀廣夏,也是通過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和巨額利潤,造假范圍之廣,金額之巨令人震驚。 (二)設置“帳外帳” 私設“小金庫”企業資金體外循環;“掛帳”,“倒扎帳”,收入不入賬,提前或延后結賬。這種現象在企業中普遍存在,僅以我國著名的證券公司南方證券為例,到目前為止,中央有關部門對其調查中發現,該公司涉嫌挪用客戶保證金,操縱股市價格,非法吸存和逃匯等大量違規行為。其中,大量是以“帳外帳”作掩護,其總公司以及分支機構的“帳外帳”不計其數。 (三)不按權責發生制原則提取待攤費用 不按照配比制原則,混淆各期間各產品之間的成本和費用,從而進行利潤調節。 (四)不按規定計提折舊和準備金,從而調節營業收入 不按規定及時處理呆滯積壓以及報廢資產;不按規定及時處理壞帳損失,造成資產不實;美國BMS公司在1997~2001年期間,至少對四筆已銷售給子公司和生產線的利得,計提重組準備,金額高達10.68億美元。截至2002年底,這些巨額準備金78%因已經被轉回,沖銷銷售成本,增加各期經營權益。 (五)將企業不能消化的費用和成本計入待攤費用 長期遞延資產賬戶,把已完工工程的長期借款利息,不計入財務費用而計入工程成本,造成成本不實。 二、綜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與加入WTO后與國際接軌后。一方面,我國更多的會計信息要走出國門,另一方面國外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擠進了國內市場。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然要求會計工作適應經濟發展要求,會計信息質量也應盡快提高。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以下,便針對失真會計信息產生的原因,從法人治理結構、社會環境和法制建設三個方面,重點提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幾點對策。 (一)、法人治理結構方面的對策 針對我國企業實際情況和十六大報告中關于如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講話,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明確責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企業只有產權明晰,才能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也才能根據會計行為規則開展會計工作,還企業以自由發展的空間;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企業發展。 2、配套激勵與約束機制。針對我國激勵與約束機制不配套的狀況,分兩方面進行治理。一方面從約束的角度,應進一步落實《會計法》關于“單位負責人對會計負責人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的規定,督促單位負責人加強內部監督考核制度。對隱瞞事實真相提供虛假信息,在職期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在職消費過高等損害股東利益的經理要嚴懲。并將其行為公開。這樣的考核制度和完善的經理人市場的有機結合,使經理人不敢冒險失去誠信。另一方面從激勵的角度,將企業經營者的業績與報酬掛鉤,對經營者的報酬采用“薪金+股票紅利+期權”的形式,刺激經營者為企業發展竭盡全力。這樣就使企業財務經理人員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從而抑制“偷懶”動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誠信氛圍。 (二)社會環境方面的對策 1.完善會計體系,強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社會監督職能。中介機構是會計監督體系最重要的部分。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主要的中介機構,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起著重要作用。針對會計師事務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加強管理,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隊伍,充分發揮其公正的審計職能。這方面除了要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自身道德建設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競爭,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會計管理和監督機制。讓行業內外彼此監督,保證注冊會計師業的質量,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2.完善監督體系,加強內外監督的力度。會計信息使用者非常廣泛。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只靠中介機構是不夠的。強有力的國家監督是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環節,有效的內部監督也是會計信息真實的重要保證。因此,首先應加強國家監督力度,增大抽查密度。財政,審計,稅務,工商等部門要增加溝通,形成合力,依法辦事,嚴肅法紀,加大執法力度,以增大舞弊暴露的機率,消除制假者的僥幸心理,并要對舞弊單位和相關領導等責任人嚴懲。要通過增大企業違規風險和違規成本來引導,規范企業行為。其次,應根據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良好的內部監督體制,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三)、法制方面對策 1.完善會計政策,做到“有法可依”。理想的法制環境應該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首先,應規范會計準則的制定,加強會計制度建設。盡量減少不確定語言,盡量減少對統一經濟業務處理方法的可選性。其次,根據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修正會計理論,在一定范圍內修訂歷史成本原則,建立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物價變動”會計。凈化法制環境,做到“有法必依”。 2.加強會計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充分維護會計相關法規的權威性。保護會計人員行使職權,保護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強化單位領導在會計工作中的法律責任。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凈化法制環境,還會計界以清新空氣。 3、健全民事賠償機制。目前,有人提出企業3年要換一次為其提供審計咨詢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以防止因長期合作造成的“共謀”造假的建議。有人提出推行“會計委任制”,以防止因為會計人員技術欠缺和不能保持公正立場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建議。有的已經實行并有了良好的收效。當然要使會計信息質量有保證,僅靠會計政策和民事賠償機制等等的制約是不夠的。一個成熟的市場,治理會計信息失真,誠信必不可少!加強包括會計人員,管理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在內的誠信建設,從源頭上遏制造假,也是積極有效的措施之一。誠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由于會計政策本身缺陷造成的信息失真。會計行為人通過自身自律,也是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徑。不過,誠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須經過全社會的長期努力。 總之,我們應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給予足夠重視,加大對會計信息質量乃至全行業的整頓,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只有這樣,我國會計工作才能步入正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只有這樣,社會經濟建設秩序才會規范有序。 作者:山西大同齒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會計師 |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