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讓世界絢麗多姿
它們變幻分子排列,藏身經緯之間。看似毫不起眼的新材料,卻是眼下涉及門類最廣、發展最迅速的新興產業。
設計者的妙手,揮舞點石成金的魔杖。它們時而護衛著路橋廣廈,時而化身靚麗霓裳,時而伴著航天事業飛入云端,時而安居人體篤守醫學使命……
飛速起躍的新材料產業,讓大千世界絢麗多姿。
路橋廣廈展身手
當您飛馳在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橋梁上,可曾知道平滑的路面下藏有玄機?
去年12月通車的荊岳長江大橋,為高低塔斜拉橋的“世界第一跨”,是我省最年輕的一座世界級橋梁。
在橋梁主體結構施工中,離不開一種混凝土減水劑。它的作用可不小:既能減少拌和用水量,還能提高混凝土強度,提升混凝土的抗凍和耐久性。
2007年,得知中交二航局旗下的武漢港灣新材料公司研發出一種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荊岳大橋建設指揮部決定在下部結構施工中試用。“與過去我們使用的減水劑相比,這種新型減水劑用量省,總體質量非常穩定。”荊岳大橋建設指揮部總工裴炳志告訴記者,通車半年來的實時監測數據表明,這種減水劑質量穩定,效果可與瑞士等國的進口產品匹敵,但價格要便宜20%左右。
在荊岳大橋一炮打響,武漢港灣新材料公司開始進軍全國。目前,這一新型減水劑已成功用于福建平潭海峽大橋、遼河大橋、濟南建邦橋等橋梁工程,去年年銷量已達3000噸。目前,該公司計劃在麻城擴大投資,建設年產3萬噸規模的外加劑生產線,預計年銷售額可超過1億元。
路橋、建筑領域,是新材料研發中的激烈戰場。武漢理工大學等一大批科研院所在混凝土、瀝青、墻體材料領域摸爬滾打,并與國創高科、顧地塑膠、格瑞林建材等企業攜手,將科研成果化為現實的產業力量。
剛剛通車的京滬高鐵上,武漢理工大學研發的高鐵無砟軌道CA砂漿材料及施工技術打破了日本和德國的壟斷,已應用在120公里路段上,大幅降低了建設成本,目前又在石武客專線上推廣。
經緯之間織涼意
炎熱流火的夏日已經到來。若能給衣服安上“空調”,該有多好!
在武漢煜豪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這個愿望已成現實。看上去,它與普通T恤差不多,但將胳膊伸進衣內,頓覺絲絲涼意。原來,這種神奇的“冰涼纖維”在織造時,就將研磨得極細微的玉石粉滲入纖維孔隙中,以提高水分吸附量,使熱量迅速轉移。
該公司董事長盧立新來自廈門。在考察了近百家湖北紡織企業后,他決定將冰涼紗、發熱紗、抗菌紗等來自日本、臺灣的新型化纖材料引入我省。“靠低廉的勞動力來獲取企業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紡織服裝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必須靠新材料、新技術的比拼。選擇在湖北投資合作,正是看中這里扎實的紡織業基礎。”盧立新說。
省經信委輕工紡織處處長黃敏鴻坦言,化纖一直是我省紡織業的“短腿”。我省每年化纖需求量約在90萬噸左右,但產量只有10萬噸,尚有80萬噸需從外省購進。“再拼傳統化纖,很難超越其他省市,而從功能性纖維上著手,便可‘彎道超越’。”
目前,位于赤壁的臺資企業源鑫蒲紡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正與武漢煜豪合作生產冰涼化纖面料,年產值達5000多萬元。在省經信委推動下,省內邁亞、愛帝等一批紡織服裝企業,也開始對功能性纖維產生濃厚興趣。
不久,湖北市場有望見到這種冰涼T恤。而未來,調溫發熱纖維、抗菌排汗纖維等一系列功能纖維產品,也將逐漸從實驗室飛入尋常百姓家。
新興產業的奠基石
收到省商務廳傳來的一季度外貿數據,省經信委電子處副處長鄭汪洋著實有些驚喜。“一年前,武漢珈偉太陽能公司還名不見經傳;今年一季度的出口額卻已達2518萬美元,同比增長626.5%,名列全省出口企業第20位。”
珈偉迅速“長大”的秘訣何在?在公司一樓的原材料展示柜里,我們找到答案。
公司首席行政官柳敏介紹,在生產太陽能電池時,傳統的工藝是將硅鑄錠后切片,但切片避免不了鋸縫,損耗較大。去年,珈偉得知美國常綠公司研發出一種省去切片環節的新材料“直拉帶狀硅片”,雙方決定合作。采用美方生產的這種原料,以珈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預成型柵線導電增強型太陽電池技術”制作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品可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眼下,項目一期已經投產,待二期共500兆瓦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超過68億元,有望進入世界太陽能光伏生產商前10位。
您留心就會發現,在我省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劍客”中,新材料的身影無處不在。一個個新材料研發問世,其他新興產業便有了源源不絕的靈感與動力。
湖北新材料重點發展領域
信息新材料:通信用光電子材料與集成技術,微電子材料,新型電池用能量電子材料等。
生物及環保材料:替代人體硬軟組織、器官和血液功能的仿生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全降解高分子材料等環保制品。
化工新材料:有機硅等高分子材料,磷氟化工及新材料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納米化工材料和特種化工涂料等精細化工材料技術。
新型建筑材料:質輕、隔熱、隔音、防火的新型墻體材料技術,合成建筑材料和建筑用化學品,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新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
新型金屬材料:新一代硅鋼等高性能特殊冶金材料生產工藝和成套設備研發,磁性材料關鍵技術,金屬箔材及異型材,稀有金屬及合金材料。
紡織新材料:仿真、高功能、差別化的新型和特種纖維技術,印染布關鍵技術研發,棉、絲、麻等天然纖維差別化紡織新材料研發與應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