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更好地為國資監管大局服務
首先,要立足需求,爭取有關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企業經營者、投資人、監管機構對財務分析的要求各不一樣,在開展財務分析工作之前,必須立足分析需求,弄清楚為誰而分析、為什么而分析,避免走入“為分析而分析”的誤區。
同時,財務分析工作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涉及資金管理、資產管理、生產經營、甚至戰略規劃、政策制訂等多個部門。因此,要做好財務分析,必須獲得領導的支持和有關方面的配合。否則,財務分析容易走入“就財務論財務”的誤區。
此外,監管部門或管理咨詢機構等外部單位進行企業財務分析時,應取得企業的信任和配合,深入企業調研,盡可能多地掌握分析的第一手資料。
其次,要與時俱進,密切關注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和影響。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包括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和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情況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不可控的因素越來越多,受經營環境變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企業財務分析工作者應拓寬視野,與時俱進,結合行業和企業特點,密切關注其經營環境的變化和影響,以有助于適時調整經營政策和財務安排,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
第三,要理清思路,搭建一個清晰的財務分析報告結構。寫好財務分析報告,理清思路是關鍵。思路決定了分析的視角,同時也決定了分析報告的結構,綜合性的財務分析更是如此。涵蓋范圍不同的分析報告,結構也不盡相同。
通常以某一區域企業為對象展開分析,可從宏觀經濟形勢、總體情況、行業情況、重點企業情況從大到小依次展開分析;而對某一企業集團進行財務分析,橫向可從經營業績、資產運營、資金流轉、風險應對等幾個方面展開,縱向可按集團總體和各業務板塊兩個層面展開,橫向分析和縱向分析可以適當結合起來。
一般來說,經營業績的分析應回答“企業的利潤來自哪里、主業是否明確、主業增長勢頭如何”等問題;資產運營的分析應回答“資產的分布狀況如何、資產的周轉狀況是否合理、資產的質量怎么樣”等問題;資金流轉的分析應回答“企業的資金來源、投向、償債及融資能力如何”等問題;風險應對應回答“企業目前和未來面臨的風險是什么、如何應對”等問題。
第四,要結合實際,制訂一套適當的分析評價指標體系。財務分析的用途不同,評價的標準也不一樣,分析的指標也將有不同的選擇。因此應根據財務分析的實際需求,制訂和建立一套適當的分析評價指標體系。
在此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是應突破傳統的3張會計報表的局限,增加對資產質量情況、人員情況、成本費用情況等輔助報表的分析,增加對土地、品牌、網絡、研發、擔保、訴訟等表外重要事項的分析;二是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和分析的實際需要,選擇一些重要的參考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如全國國有企業水平、滬深A股上市公司水平、行業水平、競爭對手情況等,找準自己的位置;此外還應善于運用各種表格、圖示等表達形式,突出表達分析的內容,使分析結論更加直觀、醒目。
第五,充分挖掘,尋找財務數據背后的故事或實質。財務數據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關聯,財務數據后面也隱含著某種態勢或原因。也只有把財務數據背后的故事或實質挖掘出來,才能把財務分析報告寫得更鮮活,避免陷入“就數據論數據”誤區。
例如,可以通過財務分析發現,部分企業收入大幅度增長,但受制于成本費用增長過快,企業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明顯;部分企業利潤大幅增長,但主要依靠非經常性損益來支撐,主業不明、主業不強的狀況令人擔憂;部分企業的發展仍屬于投資拉動型的簡單規模擴張,內在的自主創新能力、核心主業競爭能力都尚未形成優勢。
第六,要著眼未來,用發展的眼光進行分析總結和評價。寫好財務的最難之處在于財務分析的總結和評價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財務分析的結論既要有理有據,又要高度概括,不能輕意下、隨便下,否則容易對報告使用者造成誤導;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來進行財務分析的總結和評價,可以嘗試從企業的發展狀態、發展質量、發展中面臨的風險、發展前景等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三是財務分析的總結和評價應結合企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全局的、長遠的眼光來分析和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