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整理劑功能提升反哺非織造抗菌用品的主體更新
隨著現代非織造技術的發展,非織造材料在醫療用品、衛生保健用品、日常使用物品、室內裝潢織物、汽車內飾和各種公共場所應用越來越多,但非織造材料容易沾染細菌的短板一直是業界的一塊"心病",尤其是與人體接觸的衣物、手術衣等可能附著人體產生的汗液、皮脂等代謝物更適合細菌的生長,因此,對相關領域使用的非織造材料進行抗菌加工刻不容緩。其中,一直處于發展弱勢地位的抗菌劑成為提升非織造材料抗菌功能的首要任務。
英國倫敦大學研究人員最近在雜志上發表論文稱,已經研發出一種新型非織造光催化抗菌劑--納米二氧化鈦(TiO2)。這種材料在光照條件下對細菌產生致命效果,在黑暗環境中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現代醫院如廣泛使用這種抗菌材料,可有效降低院內感染。
三種晶體結構共同實現抗菌效果
與普通抗菌性相比,納米TiO2光催化材料具有耐高溫(>600℃)性能,并且在安全性、抗藥性、耐候性及耐熱加工型等方面也較好,可以廣泛應用于抗菌織物及非織造布等領域。同時,TiO2光催化材料也可將甲醛、氨、苯、二甲苯、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和有機物分解,實現抗菌和凈化空氣、水的作用。近光催化抗菌劑整理的非織造布的抗菌機理使用與再生原理,及在光照條件會圓圓護短的產生抗菌物質,保證抗菌的長效性。
倫敦大學Jackson教授指出,光催化無機抗菌劑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實現抗菌作用的新型抗菌劑。半導體材料的能帶結構,一般由低能的夾帶和高能的導帶構成,價帶和導帶之間存在禁帶。半導體的禁帶寬度一般在3.0eV一下。當能接受能量大于或等于能隙的照射時,半導體材料吸收光可產生電子(e-)-空穴(h+)對。由于半導體材料的能帶間缺少連續區域光生電子-空穴對一般有皮秒級的壽命,足以是光生電子和光生空穴對經由禁帶向來自溶液或氣相的吸附在半導體表面的物種轉移電荷。TiO2有三種晶體結構分別是金紅石型、板鈦礦和銳鈦礦型,三種晶體結構可以共同實現抗菌效果。其中,銳鈦礦型的TiO2的禁帶寬度為3.2eV,相當于波長為387.5nm的光子能量。同時TiO2顆粒的大小對其抗菌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TiO2顆粒越小,滅殺細菌的效果越好,目前常用的TiO2抗菌劑的顆粒多為超細TiO2,處于納米量級的TiO2則具有更加的抗菌性。
納米TiO2抗菌劑發展具有四趨勢
具有光催化特性的半導體材料有很多,有TiO2、WO3、ZrO、V2O3、ZnO、CdS、SeO2、GaP、SiC、SnO2、Fe2O3等,但是除了TiO2之外的其他材料都存在穩定性差易氧化、壽命短等缺點,所以在研究和應用上的重視程度不如TiO2。
由 TiO2光催化抗菌性能的特點及其應用前景,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研究者張建認為,TiO2 光催化無機抗菌材料今后的研究與發展可能將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TiO2光催化殺菌反應是紫外光激發下的反應,光催化活性氧類存在的時間非常短,生活空間能利用的紫外光較少,如果進一步提高其光激發波長范圍,同時提高其對細菌的吸附性,大活性氧類與細菌的接觸,使更多的光活性氧類物質得以產生,那么納米二氧化鈦抗菌劑將可以更多地參與光催化反應,大幅度提升非織造材料的整體功能;二是提高其施用性,低成本、高活性、耐候性、實施方便的光催化抗菌涂料將是今后開發的一個重要方向;三是由于釉面磚、 玻璃等表面的 TiO2 光催化涂膜需要再次燒結,因此,有必要研究它們表面生產過程中的在線涂膜技術,從而避免涂膜工藝中基體的清洗過程,并使基體生產和涂膜工藝所需的燒結過程一步完成;四是由于并非所有的細菌都對人體有害,而 TiO2 光催化殺菌效應卻是針對所有的細菌,因此如何提高其對細菌的選擇殺滅性,也是研究者必須加以考慮的。
行業標準制定工作刻不容緩
盡管抗菌產品的市場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目前國內抗菌產品市場魚龍混雜,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嚴重影響了抗菌產品市場的良性發展。此外,跨國公司的進入,對于我國抗菌產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抗菌產業分會秘書處主任張迎增表示,以建材領域為例,雖然非織造抗菌產品在建材產品中的推廣應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各地仍存在發展不均的情況,多數企業應用規模偏小,生產工藝也相對落后,產品檔次、質量和經濟效益較低,影響了行業發展。不僅如此,很多號稱具有抗菌功能的產品存在虛假宣傳、夸大宣傳甚至以次充好的情況。一些產品在宣傳時為了避免被查處,一般采用單方面宣傳抗菌功能,而不是宣傳抗菌產品的方式進行,目的就是偷換概念,打擦邊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