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建立電子化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縱觀市場,人力資源系統正在掀起一股新的競爭熱潮。廠商中較為知名的有國外的SAP、Peoplesoft,國內的有以金蝶為代表的企業資源規劃廠商,他們把人力資源系統作為企業整體信息化的一部分來重點發展;以及專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北京金益康、朗新軟件和深圳的碩旺等。
可以說各廠商在產品戰略和市場定位上各有側重,如何去選擇一個有效的電子化人力資源系統,必須遵循企業不同的需求及規劃。
總體而言,國外廠商SAP、Peoplesoft比較適用于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國內廠商如金益康在中國人事信息管理方面標準化程度較高;而金蝶的K/3人力資源系統在整體規劃,與其他應用系統的集成、人性化設計、基于.net開發等方面占據優勢。各軟件廠商存在著多方面的差別。
一大趨勢:與整體解決方案配套
現在國內市場上有專門開發人力資源系統的供應商,也有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專業管理軟件廠商,人力資源系統只是其整體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將獲得更大的發展。這是因為它已經擁有了一個廣袤的客戶資源,并通過不斷豐富自身的產品線,為客戶提供持續不斷的服務和一體化的咨詢。
整體方案供應商可以盡可能結合已經成功實施的財務、物流、生產制造系統,在原有技術架構上構建新的應用子系統,從而消除信息孤島,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帶來的管理內耗和重復投資等問題。
比如,國內知名的電腦軟磁盤制造商---泰德富源科技在去年成功應用K/3ERP的基礎上全面啟用K/3人力資源系統,實現"人、財、物"三維信息管理平臺流暢高效,既保護企業現有投資又豐富發展了企業資源規劃的內涵。 有些專業人力資源軟件也會留有數據接口,但畢竟不是同一個產品系列,如果以后采用別的系統在集成方面難免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專業企業軟件廠商,其軟件系統之間的開發標準是一致的,系統的拓展就是一個很容易的事了。
兩個誤區:一味追求先進性;局限于人事管理的老觀念
至于是國內廠商還是國外廠商,客觀來說,像SAP、Peoplesoft它們的產品在先進性上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我們自身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不能上一個臺階,只一味追求系統的先進性就會犯了舍本逐末的錯誤。
一些產品雖然在中國人事信息管理方面標準化程度較高,但其產品以傳統的"人事管理"為中心,不能適應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的需求,也沒有考慮到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組織中的作用已經由原先的事務性部門提升到了重要的管理伙伴的地位。顯然,這樣的產品很難適應當今的商業環境。
三樣基礎:決策者重視;人力資源的基礎管理;確定數字化的對象
要建立有效的電子化人力資源系統,企業內必須有建立該系統的基礎和條件。首先,企業決策人員要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高度重視。以金蝶為例,徐少春總裁自身就是人力資源工作最大的推動者。他提出了激情管理與數字化結合的管理模式,先后與合益、翰威特等國際著名管理顧問公司合作,致力于提升企業管理競爭力。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電子化人力資源在金蝶的成功實現。
第二,有了決策者的支持后,企業需要的是扎扎實實地做一些基礎管理工作。目前中國人力資源管理還沒有能形成一套真正與國內企業管理現狀相結合的理論體系,在人力市場還沒有成熟和有序的今天,企業做一些科學的基礎管理工作是相當必要的。在金蝶,就是從與顧問公司合作制訂人力資源戰略開始。第一步理順了高層管理人員的思路,再逐層實現組織管理結構。在金蝶人力資源系統中的每一個員工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職位自動確定自己在系統中所擁有的權限和范圍,并可獲取與之相關的資源,系統中的人力資源事務及培訓體系也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及建立。可見,人力資源的基礎工作是實現電子化人力資源的一個根基,根基打得扎不扎實關系到整個電子化大廈能否建得起來。
第三,企業需要針對其實際情況發掘自身存在的問題,并明確哪些問題是可以通過數字化方案解決的,哪些問題需要通過管理方法來解決。電子化人力資源的實現需要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是企業自身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高度,二是企業信息化手段的實現程度。而兩者之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對現今中國的大多數企業而言更為重要,只有管理水平具有一定高度后信息化的手段才能真正與之結合,從而進入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企業績效的階段。 企業管理信息化不是萬能藥。管理上的零滯后一直是管理者的孜孜以求的理想狀態。數字化手段是降低管理滯后的最有效的輔助手段。
隨著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發展,信息系統在企業中可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于是,一些管理者對企業信息化期望過高,會誤以為有了一套先進的人力資源信息系統之后,所有的管理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實際上,管理軟件之所以有價值,是在于它能將優秀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通過數字化信息系統與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提升企業的經營水平,但它本身只是一個管理的輔助用具,它所能體現出的效用跟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密不可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