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村成為長江以北最大女鞋生產基地
一個時期以來,“中國制造”成為江浙、廣東等南方省份民營制造業的同義語。中國北方與南方在制造業的這一顯著差異,成為地域經濟發展特征上的重要分水嶺。然而,近幾年,青島藍村制鞋產業集群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中國長江以北最大的女鞋生產基地。不只為青島再添一張名片,也為北方民營制造業創造新記錄。
目前,藍村鎮有16個村莊(占全鎮村莊總數67%)從事制鞋加工、經營鞋料或從事制鞋業輔助加工。其中,制鞋加工專業村達到8個。全鎮制鞋企業達到364家,制鞋配套企業1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6家,圍繞制鞋產業集群的從業人員達到5.2萬人。藍村制鞋業的規模與質量已成枝繁葉茂、花團錦簇之勢。
筆者近期深入青島藍村現代工業園及其村中星羅棋布的制鞋企業,探秘其成功發展的“路線圖”。
藍村人要爭創中國馳名商標
青島藍村的制鞋產業集群能有今天的盛況,不僅僅是“草根”階層求生存求發展的天然商品意識使然,更得力于當地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與強力扶持。特別是近幾年,鎮黨委政府在組織建立現代工業園的同時,積極借助于企業外腦出謀劃策,并定期組織企業經理外出參觀考察,通過走出去引進來,使制鞋企業的品牌意識得到強化,做強做大的風潮在藍村生成。
“今年十月份,我們鑫佰信將榮獲‘山東省著名商標’稱號。按照規劃,五年之內我們將把‘中國馳名商標’拿下。”望著其壯觀忙碌的現代化制鞋生產線,藍村鑫佰信總經理張崇慧信心十足。
來自民間的制造業,雖然有著自發的頑強生命力,但其基因中天然的“草莽性”,要跨入現代規范企業的門檻,注定要跨過一道道“坎”,注定有許多的艱難險阻。藍村的制鞋產業集群同樣走過了一段不平常的發展道路。曾經有一個時期,其皮鞋被消費者稱為“禮拜鞋”,因為鞋的質量不過關,其市場前景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鎮黨委政府借勢樹立“以質量創名牌、以名牌拓市場”的發展理念,把握宏觀,狠抓細節,以組建行業商會、出臺創建品牌獎勵辦法、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高層次人才、強化質量監督機制等多重措施,集中力量對規模大、稅收及產量高的皮鞋生產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青島鑫百信鞋業公司,正是這種發展模式的一個典型代表。它是地道的土生土長的藍村企業,在初期也和眾多的小規模家庭制鞋企業一樣,具有很強的自發性。在鎮政府強力建立起工業園后,藍村的制鞋業迎來了一次革命。2008年鑫佰信遷入工業園,上了新的生產線,產能迅速升級,現已發展到年產鞋150萬雙的規模。其產品設計貼近時代潮流,質量過硬,在市場上贏得很高的美譽度。近幾年鑫佰信生產的大部分產品遠銷俄羅斯等國家。
促進鑫佰信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其對品牌的追求,2007年獲得青島市著名商標后即開始向省著名商標發起進攻,并開始為奪取中國馳名商標進行籌劃。走以品牌求發展的道路,讓企業嘗到了甜頭。鑫佰信創建名牌前,也和當時大多數藍村制鞋企業一樣,生產每雙皮鞋的利潤大約在2元左右。
"現代工業園的集群模式將越來越顯出它的魅力,也將有越來越多的村莊小型制鞋企業走鑫佰信式的品牌發展道路。”據鎮政府一位分管皮鞋生產的領導向我們介紹,藍村鎮現有青島市級以上著名商標6個,到2012年,將達到12個。
在藍村做老板挺容易
談起企業發展,對于海納鞋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成永周來說,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是河北人,原來是藍村鞋業的經銷商。”成永周說話開門見山,“正是藍村的政策引導和優越環境,讓我轉向,從河北來到山東藍村,由經銷商成為制造商。”他為自己公司取名“海納”,有容乃大——成永周的用意或許是多方面的,感受或許是最深刻的。
“1996年這里還是一片莊稼地。”成永周一邊用手指著整齊現代化的樓房一邊說,“做生產也好,做營銷也好,融資總是一個大問題。在政府幫助下,民生銀行等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與很好的服務。”現在的成永周已很難找出他河北邢臺的鄉音,更多帶著的是“藍村味”。據了解,像他這樣的外地人到藍村做制鞋企業老板有一批。
到底是什么政策和魅力吸引了這么多人來藍村創業?多年來,藍村鎮黨委政府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服務質量,精耕細作,最終將制鞋產業的良好環境培育起來——一流的現代工業園、物流中心、省皮鞋質量檢測中心、完備的產業鏈,加之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和措施,成為藍村以女鞋為主的產業集群迅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走進青島千千鞋業有限公司,只見現代化廠房正在建設之中。董事長姚東,是一位文靜而謙遜的女士,她說:“我的總公司在城陽區,2007年我來藍村建立了分公司。在新廠房投入使用后,準備以‘千千足’作為新的獨立公司來運營。在這里建公司成本要低許多,也少操許多心。發展前途更大。”相對于藍村,姚東屬于另一類“外地人”,她在來藍村之前就已是制鞋業的老板,因此她的感受和判斷也與眾不同。
產業集群的膨脹發展同時帶來激烈的競爭,質量最終成為取勝的關鍵?,F在的藍村鞋不僅質量可靠,而且時尚氣息足,設計更新款式快,銷售旺季每兩三天就可以推出一個新款式,并實現了與浙江溫州皮鞋同步上市,特別是女式涼鞋已牢牢占據了江北市場。擁有市場占有率,產品又不愁銷路。制鞋企業運作產供銷所需的種種要件在藍村都不是難事。只要有點資本,在藍村做個老板變得很容易,做鞋的所有用品和材料,以及職工的招聘都不需要到外地去。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一如雪球越滾越大。村莊變成工廠,田間變成車間。在藍村鎮,僅制鞋企業已達近400家,加之相關產業已形成一千多家企業,可以說藍村有一個自己的“老板群”。
“藍村的村干部,百分之九十以上有自己的企業。他們不僅是管理村居的好手,也是管理企業的專家。”藍村鎮鎮長邱興說起自己的部下,充滿自豪之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