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福建紗管發展歷史 分析行業發展趨勢
福建紗管類產品包括:木質紗管、紙質紗管和塑料紗管等。70年代初、中期以生產木紗管為主,70年代末開始增加紙質紗管和塑料紗管等新品種,形成品種比較齊全、產量大宗的紡織器材主導產品。
尤溪縣紡織器材廠是福建首家生產紗管企業。1972年7月,該廠購進紗管剝光機、設備等共49臺。當年10月,派出10名工人前往寧波紡織器材廠學習制作紗管技術和工藝。1973年,該廠投資10萬元,采用木材烤干法生產新產品,形成30萬支/年紗管的生產能力。當年5月,以木荷為原料,試制成功粗紗管、寶塔管和并線木管,當年試生產12.14萬支,其中0.5萬支粗紗管供應上海第17棉紡織廠。1974年2月建陽縣紡織器材廠試制出木質紗管16萬支。1972~1974年全省共生產各種木紗管62.06萬支。
1975年,尤溪縣紡織器材廠通過多次研制,成功地開發出精度較高的緯紗木質管,當年產量達45.58萬支。由于產品主要參數指標達到部頒FS-1007-78標準,從次年開始該廠被紡織工業部和省紡織工業公司定為紗管產品定點生產企業。當年該廠實現工業產值達55.29萬元,實現利潤10.54萬元。同年2月,通過上海紡織局援外渠道出口3萬支寶塔管到柬埔寨。1976年,全省生產各類紗管共計104.31萬支。
從1977年開始,福建紡織工業加快發展速度,紗管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尤溪紡織器材廠為適應紗管品種更新和增多的需要,該廠從南通紡織器材廠和上海第八紡織機械廠購進剝光機、打眼機和全光車等設備16臺,還自制配套設備10臺。使當年產量提高到112萬支,比1976年度產量翻一番。隨后幾年,年產量穩步上升。1978年泰寧縣紡織器材廠開始籌建落紗寶塔管生產線,同年10月1日試產成功。1979年底投入批量生產,當年產量12.24萬支。1980年,福州火柴廠紡織器材車間試產出木質紗管12.88萬支。至此為止,全省有尤溪、建陽、泰寧和福州4個紡織器材廠家,其中福州火柴廠紡織器材車間由于產品銷路原因,生產兩年后即停產。1981年,全省生產各類紗管306萬支。當年創紗管產品開發以來最高產量。1981年紗管年產量比1973年增長25倍。1973~1981年,全省共生產各類紗管1169.61萬支。
80年代初期至中期,為適應福建紡織行業對紗管的需求,木質紗管開始向紙質紗管和塑料紗管轉換。木質紗管銷路不暢,年產量逐年下降,到1984年全省木質紗管下降到153.85萬支,降幅達49.8%,成為1981年以來年產量最低的年份,其中產量下降較大的是尤溪縣紡織器材廠,下降46.5%。建陽紡織器材廠下降38.1%。同年,尤溪縣紡織器材廠通過山東紡織局援外組出口寶塔管1萬支到贊比亞。
1985年,全省各紡織器材廠適應紡織廠的需要,研制開發出各種紙質紗管,此后年產量開始回升。1986年4月,泰寧縣紡織器材廠投資74萬元,開發出化纖用紙質紗管生產線。同年10月8日投入批量生產。1987年,該廠除生產木質紗管27.82萬支外,還增加生產紙質紗管159.85萬支。其中有:牽伸變形絲(DTY)用紙質紗管92.92萬支,膨化變型長絲(BCF)紙質紗管4.88萬支和氣流紡紗紙質紗管41.05萬支。該廠1987年生產的紙質紗管產量就占全省各類紗管總量的49.96%,到80年代末上升到91.89%,成為福建唯一定點生產紡織器材的國有企業。1987年,該廠生產的牽伸變形絲(DTY)用紙質紗管和預取向絲(POY)用紙質紗管分別達到國內先進和國內平均先進水平,填補省內空白。該廠牽伸變形絲(DTY)用紙質紗管獲市級科技項目三等獎。同年,該廠投資61.9萬元,新開發出罐型紙管系列產品,生產線于1988年10月18日建成投產。該產品同年12月通過省級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再次填補省內空白。當年生產紙質紗管289.64萬支。1989年和1990年的產量分別為273.5萬支和665.33萬支,出現紙質紗管大幅度增長的勢頭,而木質紗管只占該廠紗管總量的0.14%。與此同時,建陽紡織器材廠木質紗管產量由1980年110萬支下降到1990年13萬支,降幅達88.2%。尤溪縣紡織器材廠降幅達89%。90年代末,木質紗管產量下降,紙質紗管產量大幅度上升,因此,1990年全省生產各種紗管仍高達697.62萬支,創紗管生產歷史最高水平。
1973~1990年,全省共生產各類紗管4213.78萬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