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算的清低碳這本綠色賬?
從扭虧為盈到成功上市,浙江富潤集團走過了十余年的艱辛道路。正是在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先人一步的改革思路帶領下,富潤得以從“神仙難救”的泥沼中走出。
如今,富潤再次先人一步,積極投入低碳經濟大潮,在眾多同行身負各方壓力淘汰落后之際,早早收獲了綠色效益。
節能減排 巧心思省出大效益
在整個紡織產業鏈中,印染行業的耗能占比很大。到2011年,國家將重點淘汰近75億米高耗能、高耗水、技術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早在2007年,富潤印染有限公司這家在華東地區規模數一數二的印染企業,就啟動了一項至今看來依然超前的項目——系統性節能減排技改項目。“所謂‘系統性’就是強調整體性、全方位,而不是一個單體項目。”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一直在“兩會”上倡導低碳化發展的趙林中,是決定富潤印染走低碳之路的關鍵性人物,他所強調的系統性體現在富潤印染的每一道生產環節上。
其中,在染色車間內就隱匿著不少“低碳秘密”。“這是定型機廢氣余熱回收裝置,簡單點說,就是將定型機所排出的高溫廢氣,通過技術回收處理后形成熱風,再用到烘干等生產環節上。”富潤控股集團總經理助理何豐平介紹道,“還有這個淡堿回收裝置,每月可回收250克/升的濃堿600噸左右。”“這是最新的低浴比溢流染色機,替代的是原來的高溫染色機,用水量大幅下降。”對于這項系統性技改項目的終極目標,何豐平的理解是:“把可以利用的全部利用起來,把能省的資源最大限度地節省下來。”
從整個印染公司來看,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概括這些或細微或龐大復雜的節能減排工程。
一是實施了油鍋爐及系統更新改造。對現有4臺導熱油鍋爐增設分油箱,采用新型高效節能循環油泵,蒸汽加熱改為油加熱,減少蒸汽的使用量。
二是實施余熱余廢利用。對10臺定型機廢氣回收利用,對鍋爐煙道氣余熱利用和進行淡堿回收;安裝100噸/天的污水熱交換器,對冷凝水、冷卻水回收利用等。
三是實施電力拖動系統改造,對配電系統、鍋爐房、供水系統進行變頻技術改造。
四是淘汰落后生產設施,實施能量系統優化。通過系統性的項目改造,富潤不僅節約了大量水、電、汽,也相應提高了產品的檔次和產量。
何豐平算了一筆賬:按照當時電0.78元/千瓦時、蒸汽170元/噸、濃堿630元/噸、煤炭803元/噸、水3.45元/噸的價格計算,這項系統性節能減排項目完成后,一年節約的資源就折合人民幣1875.1萬元,甚至超過了該項目1808萬元的總投資,相當于為企業多賺了一年的利潤。“不少企業把節能減排工作看做負擔。事實證明,‘低碳賬本’也能生出綠色效益。”何豐平說。
不只印染公司,如今“低碳”理念已經滲透到富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每個角落。省一度電、一滴水、一個配件、一根紗、一兩絲、一張紙、一滴油……“低碳賬本”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效益。富潤染整公司改造導熱油鍋爐55KW油泵后,年可節電17萬度,節省電費11.37萬元;僅花費2萬元將車間照明日光燈全部換成節能日光燈一項,就能節電40%,每年可節省電費2.5萬元。富潤服飾公司累計投入300萬元,引進高效節能型烘干機、新型節能節水水洗機,對空氣壓縮機進行變頻改造等,項目完成后每年可節能489噸標準煤。據統計,近年來集團上下共完成節能技改項目40多項,年可節約成本4000余萬元。
廢舊回收 新技術貴在多贏
一件件廢舊軍服塞進機器填料口,經過消毒、破碎、開棉、紡絲等工序,變成再生纖維材料,用其制成的服裝、箱包、毛毯等產品,性能和普通材料制造的完全一樣。這是浙江富潤紡織材料有限公司“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生產基地”天天上演的一幕。這個生產基地是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與地方企業深度科研合作的結晶。
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頒布的《軍服管理條例》,07式軍服實行發新收舊和退役收舊,全軍一年就要回收多達上萬噸的廢舊軍服,這很快讓各級軍需倉庫庫存告急。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應急受命,立項攻關“廢舊軍服回收利用技術研究”。
課題組成員深入調研后發現,如果僅靠軍隊自身力量來回收廢舊軍服,科研成本極高,即便突破了技術難關,后期建立生產線也需要投入巨額資金。能否引入地方企業和科研力量加盟?{page_break}
新思路讓他們有所發現。再生資源產業是當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發達國家對紡織品的再生利用非常重視,英國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率達到16%。作為紡織大國,我國每年產生的廢棄紡織品大約為2400多萬噸,而回收利用的不到萬分之三。盡管許多地方企業已經躍躍欲試,想進軍該產業,但缺乏相關回收技術和大規模廢舊紡織品回收渠道。
“我們提供技術和原料,你們負責回收加工。”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提出的合作建議,很快得到多家地方企業的熱烈回應。一個由該所主導建立的軍地聯合攻關組迅速成立,不到半年就先后突破了服裝自動化分拆、高值化再生利用等5項關鍵技術。隨后,3條生產線很快建立起來,“國家政策支持、部隊負責回收、總后技術支撐、企業開發利用”的軍地融合式發展模式初步形成。“這一項目之所以能實現從科研、市場到產業政策的深度合作,是因為軍地雙方找準了利益契合點。”研究所所長金友發感悟頗深:“軍民融合,貴在雙贏。僅僅依靠一方的無償付出,絕不可能形成深度、長久的合作。”
廢舊軍服成規模回收利用模式,從技術研發到市場運作構建出一個成功的示范,悄然開啟我國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產業的發展大門。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對此高度重視,將從技術、政策等多方面給予扶持。像富潤這樣參與前期開發合作的地方企業,無疑已在這一巨大的新興市場拔得頭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