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站娥肚子 都是棉花惹的禍!
都是棉花惹的禍!一切的線索都指向了紡織行業的根本——棉產區。為了一探紡織行業“瘋漲病”的究竟,筆者先后探訪了省內的高青、博興、鄒平等多處棉產區,答案卻遠非筆者所預想的那樣。世間沒有“無因之果”,只是這原因藏得太深……
第一站:濱州市店子鎮收購站一大半“餓”著
濱州市店子鎮,很早就聽說這里是魯北最大的棉花收購加工基地,尋找“金棉花”的第一站自然而然地定在了這里,但這里的蕭條景象讓筆者大吃一驚。
筆者從淄博市驅車1小時便進入了濱州市店子鎮的轄區,但在店子鎮開了足足20分鐘,一片棉田也沒有看到,如果不是路旁鱗次櫛比的“棉花收購”招牌,還真難相信這里曾經是有名的棉花之鄉。而這一個個棉花收購點,也顯出一片蕭條景象:緊鎖的大門、空蕩蕩的曬場和慵懶的看門狗。
拜訪了三四家棉花”,就在快要喪失信心的時候,終于看到了一大堆棉花!在店子鎮張王村的萬達油棉公司興發分公司,負責人魏先生告訴筆者,他是附近十幾個收購站里惟一還有棉花的收購點。在這家收購點的廣場上,晾曬著約200噸的籽棉,但對于這點成績,魏先生感到不值一提。“去年我最多的時候一天就收500噸籽棉,你算算這是個什么概念。”魏先生說,今年的棉花不光是價格漲得厲害,收購起來也很困難,整個店子鎮的百余個棉花收購點里,目前能像他這樣還維持正常運作的不足40個,“現在的收購價已經是每斤6.1元,我干了這么多年棉花生意,從沒見過這么高的價!”
籽棉在這些加工廠經過粗加工,打包成皮棉然后外銷,“這200噸籽棉是發給濱州的,現在棉價這么高,我們這些棉販子根本不敢存,怕砸在手里。”魏先生駁斥了筆者關于棉販囤棉的猜測。對于棉價的異常上漲,魏先生歸因于“天災”,“今年雨水太大了,對棉花的產量和質量影響都不小。”
來到店子鎮政府駐地,那曾經年產皮棉20萬噸的80多家棉花加工企業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優質西紅柿之鄉”的巨大標語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