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誠信身份證——九成服企設立誠信管理部門
企業調查
經濟發展了,市場繁榮了,為什么企業誠信度卻
不盡如人意?如何讓現場調查。在4461名紡織服裝行業的被調查者中,99.73%的人來自年銷售額在3億元以下的中小型企業,主要分布于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
1九成企業設立誠信管理部門
隨著一些企業對利潤最大化的強烈渴求,企業背離基本誠信原則的事件時有發生,而這種企業的誠信危機如同病毒一般,如果任其發展,不僅僅對顧客、對企業個體遲早造成傷害,更會造成對行業、社會經濟發展的傷害、乃至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聲譽的傷害。眾多的企業反映,“對于誠信,我們是堅決維護的。”通過調查發現,紡織服裝內的絕大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將誠信列為優先工作,并在企業內設立兼職的或專門的誠信管理部門;為了防范其他企業給自身帶來的誠信風險,眾多企業建立了誠信制度或風險防范體系。他們都知道,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有自己的法則,并以自己的法則滌蕩著市場,不守規則者最終將被淘汰出局。
2 既然眾多的紡織服裝企業都把誠信當作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什么還會屢屢出現誠信危機?眾多紡織服裝企業認為,體制障礙、執法不嚴、職業道德素質不高、企業短期行為、監督不力、缺乏誠信環境等均為我國企業頻現誠信問題的主要原因。在調查的過程中,眾多受訪者認為一大部分企業即使不講誠信,仍然能獲取不少利益。這也許也是某些企業屢屢跨越道德底線的原因。對于提高企業誠信水平應采取的對策,受訪者們認為加快信用立法進程、加大執法力度、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加快體制改革步伐、加大輿論監督和曝光力度均不失為很好的辦法。
企業的誠信建設不僅限于企業內部,也涉及到商業伙伴,如果企業的自我防范意識不強,也有可能會遭遇被失信危機,為了確保自身不被失信企業所困擾,100%的紡織服裝企業會對商業伙伴進行信用管理。經過調查,眾多企業在交易的過程中曾遇到過拖欠款、假冒偽劣產品、虛假信息、侵權行為等問題。企業處理經營中遇到的不誠信行為時,會采取法律訴訟、向有關部門舉報、雙方協商解決、不再與其合作等措施。
大家之言
在第五屆中國品牌節上,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品牌中國產業聯盟名譽主席成思危,品牌中國產業聯盟主席艾豐,品牌中國產業聯盟執行主席、正和鳥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劉東華分別就誠信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當下,許多企業因屢破誠信底線,因缺乏誠信導致的事件屢屢出現,誠信乃做人之本,卻在一段時間內漸行漸遠,重鑄誠信基石顯得彌足珍貴。同時,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企業一旦違背了道德底線,都難以逃過網絡這張大法網,唯有誠信之道才是經營之道。{page_break}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品牌中國產業聯盟名譽主席成思危:
“達芬奇事件”說明企業不誠信、不自信
品牌是長期商譽積累的結果,而誠信是品牌發展的基礎,稍不注意就會毀于一旦。而目前一些企業在品牌建設上重視不夠,甚至出現一些誠信問題,這不僅破壞了本身的品牌形象,也破壞了中國品牌形象。
“達芬奇事件”說明的是企業不夠誠信也不夠自信,明明是自己的產品,但是要打著國外品牌的旗號,這一點在很多中國企業中都存在,企業界要改變這個狀況就要堅持誠信為本、創新為魂。企業千萬不要以為消費者是可欺的,現在微博等信息傳播通道這么發達,沒有什么行動可以逃過消費者的眼睛。
品牌中國產業聯盟主席艾豐:破壞品牌文化的三個魔鬼
中國品牌發展形勢令人興奮令人憂。最近中國連續發生嚴重質量事件,有三大原因:一是我國一些產業的業態不發達,市場和品牌的集中度不夠,企業數目眾多,有些企業,特別是一些小企業,并不具備必要的技術和管理條件。二是監管不到位,生產環節的監管、市場環節的監管,檢測手段和標準設置,都還存在著諸多的漏洞。三是道德文化的缺失。
就質量事件來說,業態分散和監管不力是客觀條件,道德文化缺失則是根本原因。如何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品牌的力量,發揮品牌的力量。品牌文化之道是:誠信、創新、責任。誠信是底線,是生命線;創新是上線,是能力線;責任是熱線,是感情線。誠信是底線,是生命線。要像愛護生命一樣遵守誠信。中國的品牌進入國際市場非常困難的原因有質量問題,有技術問題,但核心是誠信問題。做國際品牌,必須從誠信開始。
誠信、創新、責任已經提倡了許多年,為什么還有一些人知道卻做不到?缺少感恩、急功近利、片面業績,這三個魔鬼是破壞品牌文化的元兇。因此,要想推進品牌革命和品牌文化建設,基本的辦法就是“扶正祛邪,揚道降魔”,這就必須在產業、制度、政策、監管等方面不斷前進。{page_break}
品牌中國產業聯盟執行主席、正和鳥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劉東華:當誠信遇到互聯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逐漸成為人們基本的生活方式,它對于做企業乃至于做人,帶來一個重大的挑戰。一個人原來不講誠信、做壞事,他可能可以走很遠,也可能可以很成功,當別人知道這個人是誰的時候,他可能已經從良了,他已經把面子都買回來了,他已經很強大了。但這種情況在今天可能性越來越小!如果現在還覺得自己干的事別人不知道,還走原來的老路,那么他顯然錯了,一條微博就可以要了一個人的命。這一點很多人都清楚。
現在這個社會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做好人做好事要耐得住寂寞,講誠信這條道路從古至今是王道。機會主義的生存,通過做壞事不被別人發現,僥幸的追求一時一地的成功,他的失敗會越來越多。
專家評論
誠信是現代企業的黃金品牌
誠信倫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企業的道德基礎。在企業價值觀的塑造中,“誠”是企業聚心之魂,“信”是企業立足之本,誠信理念是中國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之一。也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我國古有“無信不立”之說,《論語》中孔子說:“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企業道德經營的必備要義。儒家常講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的先決條件就是誠信。
早在戰國時,對商業活動就有“市價不二,國中無偽”的要求。在商業發達的明清之際,商家無不標榜誠信,也大都“以儒道經商”。晉商與徽商就是中國古代以誠信經商勢力最大的兩股商業力量。梁啟超說,“晉商篤守信用”,徽商亦“賈而好儒”,能夠“以誠待人,以信接物”。良好的信用文化成了商家們的成功之道。誠信也是現代企業的黃金品牌。時至今日,許多知名企業已經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海爾的高層管理者將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實現對市場、對消費者的承諾“決不讓一件不合格的海爾冰箱流向市場”。“誠信”是品牌,也是無形資產。國際上許多大企業都很重視誠信倫理。比如,IBM把誠實作為企業的座右銘;松下公司把“贏得人們的信任”作為企業的價值觀;諾基亞把“科技以人為本”作為自己誠信的實質。
企業誠信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取得成功的基礎,企業誠信是指企業在市場經濟的一切活動中要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并以此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是企業確立價值觀必須納入的內容。當前中國企業一個突出問題便是誠信缺失。企業“誠信”缺失危害很大,企業誠信缺失影響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甚至是許多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因為誠信缺失,致使企業品牌一夜倒塌。作為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三鹿、雙匯和如今達芬奇都是最好的明證。加強現代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確立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最基本保證。
在孔子的倫理道德論述中,以“義”作為評判企業和人的行為的道德原則。這里的“義”就是一種社會責任的體現。企業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沒有考慮它所承擔的“義”。沒有履行它的社會責任。必然會遭到市場的拋棄。例如:“三鹿奶粉”和“雙匯事件”就是把利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義丟到了腦后。中國企業在追逐利潤的同時,必須堅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以犧牲道德和消費者利益換取利潤,最終必然付出沉重的代價。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義利觀”倫理道德是企業構建價值觀也必須遵循的哲學理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