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需求雙不振 棉紡業最困難的時期還沒到
“棉紡行業最困難的時期還沒到來。”
盡管棉花價格一跌再跌,但業內資深研究員、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對行業前景依舊悲觀。
11月22日,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328級標準棉現貨)報收于19714元/噸,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21元/噸。業內人士普遍預計,受收儲機制和成本價格的雙重托底,棉花價格繼續下行的空間已經不大,但終端需求乏力,意味著未來3-6個月將是棉紡行業最困難的時期。
不過業內人士同時指出,若年底廠家迫于去庫存壓力而加大促銷紡織品零售有望在短時間內恢復常態。
棉價繼續下跌空間不大
就在去年此時,棉花價格還在沖向3萬元/噸的軌道上強勢上行。如此火爆的狀況與眼下的棉紡原料市場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根據中國棉花價格指數月度報告,盡管10月是籽棉交售高峰期,新棉上市量大幅增加,但棉價卻在弱勢下行。10月末,國棉328指數報收于19409元/噸,較9月末下跌563元,跌幅位2.8%;月均價為19716元/噸,環比下跌16元,跌幅為0.1%。
汪前進表示,目前棉花現貨價格已低于國家臨時收儲價,市場成交仍然清淡,因此交儲逐漸成為企業經營的主要渠道。在此背景下,他預計,棉價有望在低位趨穩。
另據估算,今年新疆南疆三級皮棉毛重成本大概在20000-20300元/噸,山東四級皮棉成本在17500-18400元/噸。就成本因素而言,汪前進也認為“棉價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已經不大”。
內外需求雙雙不振
盡管棉價下跌空間不大,但汪前進指出:“近期棉紡行業下游的數據不容樂觀,行業最困難的時期還沒到來。”
近期落幕的第110屆廣交(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就充分反應了外需不振的狀況:統計顯示,2011年廣交會成交金額增長8.3%,較去年21.7%的增幅下滑13.4個百分點;歐美采購商實際成交分別下降19%和24%。其中,6
個月以內的中短單占比達88%。這些數據無不表明歐美經濟放緩對我國出口形勢將造成嚴重拖累。
有參展的紡織服裝企業甚至認為,現在的光景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要差。
國內市場消費需求也不容樂觀。據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10
月份服裝類商品零售額、量增速呈現雙雙放緩態勢。百家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零售額同比增16.73%,增速環比、同比分別回落15.12 和 11.86
個百分點;零售量同比下降5.82%,增速環比和同比分別回落8.02 和18.06 個百分點。
“廣交會數據具有先導性,訂單成交額增速下降的影響將在未來3-6個月顯現,”在汪前進看來,屆時將是全行業最困難的時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證券近日發布報告認為,10月份銷售量下滑與“暖冬”以及商場促銷力度較弱有一定的關系,隨著“春節”等節日的臨近以及商家去庫存化的內在需要,打折活動和力度會在12
月及明年第一季度出現明顯改善,屆時國內服裝零售增速有望回歸常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