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服裝風格藝術在上海與香港市場的基本現狀
服裝風格藝術是城市文化底蘊和時代潮流的反映,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對服飾的審美價值觀,追求時尚唯美元素,則是城市服裝風格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從眾和異眾的社會心理,又促使服裝風格藝術不斷流行變遷。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城市在大踏步地前進,服裝款式和藝術風格也爭奇斗艷。當兩個相鄰的地區共同流行某一種服裝的時候,局外人看不出個中的區別,本地人卻能品味出其中的細微差別。上海、香港這兩個時尚之都的“孿生姐妹”面向五大時裝中心展現了她們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在不斷變化中求發展。探索和研究這兩個城市的服裝風格藝術,推動上海時尚的城市文化建設,使服裝設計風格藝術成為塑造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形象的重要環節,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服裝風格藝術在城市中形成的前提條件
中西文化的融入和表現,為服裝風格藝術在城市中的形成創造了宏觀環境城市是人聚居的空間,也是人與人交往的空間。一個城市表現出來的精神,既具有與其他城市一樣的共性,又具有自己所處地域歷史文化培育滋生出來的個性。上海更多的是依靠海派文化為服裝風格藝術的載體所呈現;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百年的國際貿易自由港城市,其服裝風格藝術則更多地呈現出中西文化交融的商業氣息。兩城市既有共同的城市開放、海納百川的歷史精神,又有各自不同的服裝設計風格藝術,穿梭于上海和香港之間的服裝風格藝術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生活畫卷。
時尚流行變化快,為服裝風格藝術的形成提出了現實的要求,潮流就是這樣,永遠在和時間賽跑。穿流行服裝就不能忘記那個“快”字,潮流變化快,款式淘汰也快,變化,無處不在,變化,日積月累。服裝風格藝術隨著生活節奏的變化越來越五彩繽紛,在城市中形成一道流動的亮麗風景線,人們開始穿品牌、穿個性、穿時尚、穿健康。
品牌化 喜歡并追捧名牌是現代化都市時尚人群的一個明顯特征。人們穿衣有了品牌意識,服裝風格藝術自然有了創品牌的強勁動力。這些年,一個個新的服裝品牌相繼誕生。尤其女裝獨樹一幟,1200多個女裝品牌,使上海成為全國服裝中心,享有“東方巴黎”之美譽,女裝的創新設計能力在全國遙遙領先,只要經濟條件允許,人們對品牌的追逐永遠不會放棄。
個性化 很多消費者樂意掏錢購買“僅此一件”的衣服,是因為“個性化”的時代使然。人們需要的不是千人一面的雷同,而是與眾不同的標新立異,而限量發售正滿足了人們的這種心理,新品的數量限制以及大為縮短的上架時間,促使人們更加頻繁地光顧時裝店。穿衣追求個性化,著裝躲避隨大流,已愈來愈成為一種時尚。前衛的、典雅的、另類的;港貨、韓裝、中裝,只要你喜歡就行。
時尚化 服裝風格流行的腳步是越來越快了,像風一樣,一陣襲來轉瞬即逝。前陣子才上市的新裝,沒幾日就打折賣了;前些時候還流行的款式,這幾天就過時了。因為上海和香港是以年輕人為主的城市,所以她們靠近東方時尚前沿,有“哈日哈韓的基地”之稱,而香港流行的衣服,也大多能同時在上海買到。
健康化 在這個環保時代,衣著自然也講究環保健康。到過上海和香港的人恐怕都知道,上海人和香港人都講究“精致”。吃米飯要小碗盛,吃饅頭要吃“奶油小饅頭”。穿衣服也同樣,講究面料舒適,講究款式簡單清新。除了正式場合,西裝革履離他們很遠。尤其是香港這個接近熱帶的城市,人們除了款式要新穎以外,越來越多的是開始追求棉、麻、絲等高科技健康面料的服裝,如從純棉、麻、絲綢中再精選出不加人工染料的天然纖維,像天然彩棉。如今的人們對于衣著的追求,適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穿出健康就是最好的。
服裝風格的多樣性,為城市藝術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來圍護城市之美,與藝術緊密相連。每一個國際時尚中心城市的服裝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風格,都有一批代表性的世界級品牌和設計師:巴黎的迪奧以優雅著稱,強調高級女裝的藝術性;米蘭的阿瑪尼和費雷營造戲劇化的夢幻效果,成衣選用豪華的面料、鮮艷的色彩、精致的裁剪和獨特的創意;三宅一生是東京的驕傲,東西交融,風格穩定;紐約的DKNY和CK是出色的便裝風格;倫敦沿襲了英國式的精致傳統,不為藝術所縛,把服裝看作商品。服裝風格藝術表現,對于藝術家而言是一種行為,對城市而言,它是一種希望,一種美好。
上海和香港是兩座年輕有活力的城市,尤其受“舶來”文化影響,他們對待時尚的態度,總能更迅速地融合和更寬容地歡迎。服裝風格在這兩個城市里,你想要創作各種藝術,都可以實現。
服裝風格藝術在上海與香港市場的基本現狀
上海:本土品牌堅持獨立風格
有史以來,服裝風格變遷的依據只有一個,就是本土文化的變遷。作為中國時尚中心的上海,全國各地都以其趨向而追逐之,因為它具有開放的本質,形成了海派風格。沒有外來文化的沖擊,就不會有上海服裝的超前發展。上海所呈現的“海派”服裝風格,既有模仿又有創新。
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實際上就是敢想——勇于接受外來的新理念;敢穿——勇于吸收外來的新品種、新款式、新穿法。現在,一場跟得上潮流的秀,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予以包裝,并能很好地體現品牌的理念。藝術和歷史賦予了本土品牌獨立的風格。服裝風格百變不離其宗的形象追溯塵封的歲月,品牌設計準確表達了本土風格的演進與嬗變。上海一如既往地堅持著它自己的“海派”風格。{page_break}
本土設計師主張原創精神
從商場及國家商業信息中心各類服裝品牌的銷售排行榜也可看出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以原創設計為核心競爭力的服裝品牌正在逐步壯大,出現了一批品牌的跟隨者,消費者的忠實度相當高。
目前上海本土設計師一批批涌現,并以藝術家的視角,裁剪著他們記憶中的上海片段。上海,是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他們成就了這個城市最為華麗的禮服。他們盡量讓每一件作品都保持自己獨特的風格,試圖讓自己的設計更有靈魂,讓人們感覺像藝術品而引人欣賞,難以割舍。這些本土設計師更注重藝術和時尚的適用性。在設計過程中,把這兩種風格加以融會,使設計感觀更國際化,創造出真正可穿著的藝術。
香港:與國際服裝風格市場“一體化”趨勢加快
香港一直引領著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城市的時尚主流。香港服裝較多的是遵循著商品經濟的規則,服裝風格的多樣性使“純正”的服裝風格在這里交會、變異,在這個邊緣的“交界”地區產生了“混血”的新品種、新式樣。
香港猶如世界商品櫥窗,歐美服裝市場刮什么風,香港就起什么浪,影響所及,帶動了本地服裝風格絢麗多姿。香港人在短時間內集納服裝風格精華,在品味比較中養成刁鉆口味,而買手也深諳潮流走向和受眾趣味,會立即拿來迅速面市,這激烈的競爭和精品入市成為獨樹一幟的自有品牌。
香港中西合璧的設計風格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由于長期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香港人身上自然兼具東西方的性格特點,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造成了他們多元化的性格,香港人將西方的風度、東方的氣質;西方的理智、東方的情感;西方的彬彬有禮、東方的謙恭儒雅;西方的熱情豁達、東方的循規蹈矩等合成一體。
多元化風格藝術帶來“服裝回返”現象
香港在服裝風格藝術上更易兼蓄并用各國的元素,夏奈爾風格、雅皮士風格、田園風格、夏威夷風格等充斥其間,與香港本土的傳統服裝風格相融并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服裝特色,點綴著香港市民的生活。
由于香港是一座移民城市,在西方強勢文化的影響之下,西方人的審美觀影響并主導著香港人的穿著風格,帶來“多元化”的嫁接應用,形成兼具內外特色的服裝文化。這種多元化的嫁接藝術,在服裝風格藝術中是一種典型的“回返”現象——歐美傳到香港,香港傳到內地,內地再傳回歐美。“四分之三袖”就是一個例證:上海人說是香港發起的,而香港人又說是上海傳來的。
服裝風格藝術從來都是隨時代而變化的。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前后分別是服裝風格藝術變化最快的十年,各種風格互相混搭,甜美和帥氣、保守和前衛、優雅和高貴。服裝風格藝術求新求異,出現了Kidult、Recycle、Sports、Punk風格等服裝風格藝術,并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呈現新的變化形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