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業多重壓力陷成本劫 高端轉型時不可待
專家認為,中國紡織企業必須盡快轉型,走高端產品路線,擺脫過去依靠低廉勞動力發展的模式,同時,紡織業難以消化高棉價,不能靠提高棉價來單方面保護棉農利益。
棉農拿棉花頂工錢
在4月6日召開的2012年中國棉花貿易洽談會上,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高芳表示,人工成本的增長已經成為棉花面積穩定的制約因素之一。
據山東省無棣縣西小王鄉后王墳村黨支部書記王玉春介紹,王墳村去年共計種了四五千畝棉花。“我大體算了一下,去年種棉戶收支能平衡的占一半,至少有1/3種棉戶虧損,剩下的也只是稍有微利。”
今年59歲的王樹花在“稍有微利”的農戶中是佼佼者。她家去年種了97畝棉花,種棉純收入約8萬元,平均每畝800多元。對于她家種棉能掙這么多錢,王玉春的評價卻是,別人沒法比。“她不僅種棉技術高,重要的是她家人手多,雇工少。”
王玉春特別強調雇工的費用,是因為去年的工價高。在西小王鄉,去年甚至出現了棉農拿棉花頂工錢的事情。拾1斤棉花,雇主平均要支付1.3元的工錢,高的甚至到了1.5元/斤。有些村民承受不了,就和雇工商量:拾的棉花,咱們平分,我也不給你工錢。雇工不干:你還是給工錢吧。
3月中旬,中儲棉棉花種植意向調查顯示,全國植棉意向面積7218.5萬畝,同比減少722.6萬畝,降幅9.1%。
2011年度,國家棉花收儲總量達到313萬噸,是自1984年來收儲量最大的一年。但是,專家也提醒,我國棉花流通體系與國際市場脫節,棉花價格遠遠高于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東南亞國家,這本身就會產生一種驅逐效應?;仡?011年的出口數據,我國純棉紡織品的出口跌幅最為明顯,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問題。
紡織服裝企業“東南飛”
“去年以來,整個棉紡業受到國際形勢以及用工緊張的影響非常困難,70%企業利潤率在0.7%以下,比銀行利息還低。”湖北省孝棉實業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
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品牌創新能力不強……在國際市場持續疲軟的形勢下,我國紡織業積累的諸多弊端集中顯現。
據海關統計數據,2011年,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2541.2億美元,同比增長19.9%;而其中出口價格同比提高19.3%,出口數量同比僅增長0.5%。尤其在中小企業居多的紡織業,訂單下滑意味著難以為繼。
在多重壓力之下,目前不但相當比例的國際訂單開始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國內不少大型紡織服裝企業也出現了到東南亞辦廠的趨勢。
“我們不是沒有競爭力,只是因為人家的棉花便宜,才不得不搬出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說。
“在柬埔寨,月工資才20多美元,也就100多元人民幣,在我們這里,月工資達到了3000元,而且還得交納各類保險,企業已經不堪重負。”內蒙古鄂爾多斯(12.34,-0.14,-1.12%)某羊絨制品公司董事長王林祥坦言。{page_break}
高端突圍或可自救
“中國的紡織企業必須盡快轉型,走高端產品路線,以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來擺脫過去依靠低廉勞動力發展的模式。”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認為。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強調,我國棉纖維內在品質相對較差,絕大多數只能適紡32支紗,而適紡60支以上高支紗的優質原棉嚴重依賴進口,已成為制約我國棉紡織品升級換代的主要瓶頸。
喻樹迅算了一筆賬,如果我國的棉花能從目前適紡32支紗提高到適紡60支紗,棉紗及其加工產品的檔次將得到提高,其價格也將會提高50%左右,這對全面提升我國整個棉花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河北省高陽縣某農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滿常表示,規?;?、專業化、機械化可以降低成本。例如,通過機械播種,1畝地能省下15元錢左右。他還建議種植棉花新品種,通過提高棉花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他自己培育的長絨棉品種,一噸皮棉能增加大約400元錢的收入。
“從長期來看為兼顧紡織業和棉農的利益,應該加大對棉農的財政支持補貼力度,建立‘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制度’,不能靠提高棉價來單方面保護棉農利益,目前的市場形勢,紡織業難以消化高棉價。”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馬占平表示。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所曾經建議將棉花臨時收儲價格上調5%,按去年1.98萬元/噸的價格測算,即每噸提高990元。但2012年棉花臨時收儲價格確定為20400元/噸,實際上只提高了600元,表明國家制定政策時是充分考慮了行業的利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