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蠶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分析
中秋蠶飼養的遲早,關系到中秋繭的優質高產,何時飼養中秋蠶,中秋蠶發種日期的確定,要與夏秋期的桑樹生產發育情況、中晚秋蠶的訂種數量與比例、相鄰縣(市、區)的發種日期以及天氣情況結合起來,還要與近期晚稻噴藥治蟲日期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最后決定發種日期。嘉興市本級蠶繭主產區秀洲區決定今年的中秋蠶將于8月24日發種,同比提早1天,8月26日收蟻飼養。目前全區已訂好中秋蠶種2858張,比去年實養中秋蠶6015.25張,減少3157.25張,減少52.49%。另據了解,桐鄉市、海寧市等縣市也將于同一天發放中秋蠶種,海鹽縣則推遲一天發放。
中秋蠶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繭價因素。今年春繭價格只有每擔1550元左右,與去年同期的每擔2200元左右,每擔下降650左右,下降近三成,繭價的大幅下降嚴重影響了廣大蠶農培桑養蠶的積極性。
二是環境因素。蠶兒非常敏感,對環境要求高,空氣或桑葉中含有對蠶有影響的微量有害物質,就有可能造成蠶兒中毒,甚至死亡。近年來,由于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水稻等農作物病蟲大幅增加,晚稻治蟲次數顯著增加,導致大量使用農藥。再加上桑園本身秋期病蟲害多,也要多次治蟲,中秋蠶前后,水稻與桑園治蟲次數較多,導致中秋蠶很容易引起微量農藥中毒。與此同時,中秋蠶期不但氣溫高,而且桑葉質量也差,容易引發蠶病,近幾年中秋產量不高,質量也不好,這也是中秋蠶飼養量大幅減少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是成本因素。成本因素主要包含二方面,一方面是農資成本上升,據初步調查,種桑養蠶的成本主要是化肥、農藥與消毒防病用的蠶藥,其成本大致上升10%左右;而勞力成本上升更大,目前一名男勞力打工一天80~100元左右,女勞力打工一天60~80元左右,勞力成本比比去年上升約20%左右。
四是勞力因素。蠶桑生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傳統的蠶桑生產“苦、臟、累”,農村中多數年輕人不愿從事蠶桑工作,不愿意學種桑養蠶技術,從事蠶桑生產的蠶農逐漸呈現老齡化,隨著年齡的增加,部份老年人已不能從事繁重的培桑養蠶工作。因此,勞動力問題也成了制約蠶桑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蠶桑生產后繼乏人。
五是外來蠶種因素。由于外地蠶種場的改制,加上今年秋蠶種總量供大于求等因素,導致蠶種販子大量增加,不少蠶種販子置《浙江省蠶種管理條例》于不顧,千方百計將外地蠶種通過不正當途徑販賣到我區,影響了我區蠶種的正常供應。
六是面積因素。桑園采葉面積明顯減少,今年因高鐵、高速公路二邊綠化減少桑園約500畝左右,去年晚秋蠶結束以來,蠶農挖掉桑園改種水果、苗木減少部分桑園,再加其它基本建設用地與拆遷,合計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秀洲區減少桑園面積1200畝以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