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決定服裝企業結構調整的成敗
在中國的經濟轉型戰略中,產業升級是很重要的一步棋,甚至能夠決定結構調整的成敗。但在“高成本”因素下,如何能實現產業升級?
7月18日,運動服裝巨頭阿迪達斯證實,“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資源的策略考慮,阿迪達斯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在華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廠”。該工廠位于蘇州工業園,是阿迪達斯集團100%的全資子公司。據稱,由于中國的工資標準逐漸提升,阿迪達斯公司希望“把生產線遷往人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很可能搬遷到緬甸。
阿迪達斯的外遷并非個案。近幾年來有不少企業都因為成本因素而遷離中國。如耐克(Nike)于2009年3月關閉了其在華的唯一一家鞋類工廠,1400名工人被迫遣散,工廠遷至越南生產;內地內衣上市企業黛麗斯2011年表示,打算將部分高成本生產線遷離中國,擴張在泰國的生產,并在柬埔寨投資新廠房;日資運動鞋企業ASICS今后也主要在東南亞國家生產,不會增加中國的生產訂單,其在越南和印尼的海外總生產量將從2010年的40%調高至2015年的60%以上;日資大型零售集團UNY在中國的服裝生產比重,將由現在的74%下調至2013年的65%,而在泰國的生產比重將會提高,今年還將到孟加拉國生產。
這些企業關閉中國工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出于成本考慮。成本增高是中國市場近年來的一個巨大變化。長期以來,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最大的比較優勢就是低成本,在成本因素中,勞動力成本又是重要的一環。不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歷史性的改變。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中國過去所建立的很多低端制造業正面臨挑戰。
近幾年來,中國各地都上調了最低工資。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最低工資是印度的兩至三倍。有研究機構曾對亞洲15個發展中國家各自規定的最低法定工資以及相關強制性福利支出做評估顯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包括工資和福利成本)在亞洲的發展中國家中居第三位,僅排在馬來西亞和泰國之后。很顯然,自2008年修改勞動法后,中國工人已進入亞洲最高收入的行列。而按照“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將實現最低工資翻倍,這意味著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還會顯著增加。難怪一些外資企業驚呼:“中國制造開始變得貴了!”
實際上,勞動力成本上漲只是中國制造變貴的一個原因。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城市化,也是推動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應當看到,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是與“土地經濟”的模式密切相關的。據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對中國“后土地經濟”問題的研究分析,在土地經濟時代,中國的所謂“GDP導向”,實際上都變成了“房地產導向”,經濟發展在產業上被極端化為搞房地產。
房地產對于城市化固然重要,但過度發展的房地產則極大地推高了各個地方的成本。在中國東部很多城市,如果不是政府給出優惠政策,有很多制造業根本無法立足。即便工廠建起來了,工人也難以在城市中生存與扎根。過快的城市化帶來的高成本,不僅抑制了制造業,也開始影響服務業。在北京通州區,由于房地產泡沫太過嚴重,當該區想發展商業及其他服務業時,政府和市場都無力承受轉型的房地產成本。有官員感慨,“通州已無法發展其他產業,只有再搞房地產”。
在中國的經濟轉型戰略中,產業升級是很重要的一步棋,甚至能夠決定結構調整的成敗。不論是發展新產業還是改造老產業,都無法繞開城市的高成本。但在“高成本”因素下,如何能實現產業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