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實體店減少網店增加
記者對參與“雙11”促銷的北京網購消費者進行了隨機調查, 在參與調查的消費者中,有73.3%的消費者表示“雙11”購買的商品已經全部到手,另有26.7%的消費者表示仍有部分商品未收到,其中只有6.7%的消費者表示仍有商品未發貨或無法查到物流記錄。80%的消費者認為,今年的“雙11”物流速度優于去年。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11日至今的一周多時間里,菜鳥的首秀近乎完美。在運力增幅有限的背景下,十余家社會化物流公司通過大數據的指引,提升效率,在一周之內處理了近1.5億個包裹,數萬商品甚至在11日當日到達。阿里巴巴方面表示,通過數據雷達,商家也能清楚地實現物流訂單管理,攬收率、在途率、簽收率等一目了然。
除菜鳥外,其他電商也受益于大數據和智能化物流帶來的變化。易迅華東區物流總監薛衛峰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以往的促銷不同,今年“雙11”期間易迅摒棄了“人海戰術”,更多采取了智能化物流系統,除了分揀等個別環節仍以人力為主外,均改用智能系統。“我們與順豐達成了合作,在我們的自有配送無法承擔那么多訂單時,系統會自動將訂單劃撥給順豐等社會化物流,防止爆倉。”據介紹,在處理訂單最忙的時間段,易迅華東倉約30%的訂單被劃撥給順豐。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認為,從整體上看,今年快遞速度和質量都高于去年。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雙11”電商集中促銷活動后,各電商平臺訂單產生的快件約70%已經發運,并陸續進入快遞服務環節,已經完成投遞并簽收的比例為55%。
與去年“雙11”備受指摘的情況有些雷同,今年個別店鋪也被媒體發現刷單現象。如AK男裝被指出有同一ID反復購買單價數千元商品,更有消息稱,有不少于7家參與今年“雙11”促銷的商家,因涉嫌刷單作弊而被天貓下架封店。
有零售業內人士指出,就像傳統商超為了保業績而自己買單一樣,網店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對于百貨店和電商平臺等渠道商而言,無論誰去買單都不影響渠道商的扣點和抽成,因此杜絕刷單也是在變相降低平臺自己的收入。“這樣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不局限于天貓平臺。只不過天貓的信用體系比較公開,刷單的現象也就更明顯。”該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多數“速成網店”和“爆款商品”都會采取刷單的方式爭取好的搜索位置,“雙11”作為一年一度的流量曝光平臺和品牌曝光平臺,網店對銷售額的敏感度更高,而這與每年“雙11”的惟銷售額論推廣思維關系密切。
{page_break}
來自北商商業研究院的觀點認為,對銷售數字的過度關注容易讓企業掉入數字的死胡同,忽略用戶體驗和產品本身。而在互聯網領域,包括凡客在內的很多案例都已經證明,規模游戲并不是品牌型電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也明確表態稱,數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數字背后的商業變化。
除了刷單以外,退貨則是讓今年“雙11”電商行業共同營造出的400億元銷售額出現縮水的客觀原因。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方面認為,在“雙11”期間,各大電商齊促銷,部分商品更是限時秒殺,很多人只看到了抄底的價格,而沒有看清商品的性能介紹就沖動下單,以至于到貨后才發現質量差或者不是自己想要的商品而退貨。據中國行業研究網數據顯示,今年“雙11”的退貨率已達25%,部分商家達到40%。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進一步預測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將于明年3月15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規定消費者網購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因此,明年電商“雙11”促銷退貨率將可能大大高于今年,個別電商或商家或有可能達到40%以上。京東CMO藍燁在提及物流重要性時坦言,有的客戶在促銷時會一次定好幾個同樣的商品,哪家到的快就收誰的,其他家拒收。
一組來自臺灣地區的數據顯示,五年來臺灣島內實體店鋪減少1.0098萬家,而網絡銷售商卻增加9278家,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陣地的轉移已經悄然發生,傳統零售商卻似乎仍未做好迎接互聯網時代的準備。
盡管沒有如此詳實的數據,但內地消費轉移趨勢也十分明顯。根據商務部消息,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八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司長李晉奇表示,去年全年內地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8萬億元,同比增長31.7%;增速約為當年GDP增長率的4.1倍。最新數據則顯示,今年1-9月,商務部監測的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8.9%,其中網絡購物同比增長34.7%,預計前三季度網絡消費零售額將達1.3萬億元,相當于去年全年水平。而與此同時,百貨店、超市和專業店銷售增長分別為11.1%、8.4%和6.9%。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院長王成榮認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將引領一場零售革命,其中移動互聯網有望徹底打破目前的傳統商業模式,改變從業者的商業思維。有業界觀點認為,零售業的銷售渠道正隨著科技進步和消費習慣的改變而趨于多元化,雖然實體店鋪仍是主流,但已有萎縮態勢。在主打便利牌的網購渠道日益茁壯的同時,日趨高昂的租金有可能成為壓垮實體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