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上行空間有限制
往年這個時候,國內新棉已經大量上市,但今年由于新疆棉花直補政策的實施,棉農與軋花廠的僵持和博弈使集中上市時間延后。國慶長假前曾一度“瘋狂”上漲的鄭棉,近幾日維持小幅振蕩走勢。在當前棉市“青黃不接”的情況下,棉價上行艱難,后期隨著新棉的大量上市,鄭棉有可能會再跌。
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公布的全球棉花供需數據顯示,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市場供應過剩的量較2013/2014年度進一步收窄,為123.9萬噸,遠低于2013/2014年度的243.6萬噸。全球棉花庫存,最近4年的數據呈一路陡峭上揚趨勢。即使將中國的棉花庫存數據剔除,今年全球棉花的期末庫存量及庫存消費比數據依舊維持高位。
我國棉花市場的供需格局與全球市場類似。2014/2015年度,我國棉花產量預測為664.1萬噸,較上一年度調降49萬噸;消費量827.4萬噸,較上一年度調增76.2萬噸;進口量152.4萬噸,較上一年度大幅調降155.1萬噸。折算下來,新年度我國棉花市場動態供應可能短缺10.9萬噸。但是,上一年度我國棉花期末庫存1300多萬噸,遠超國內一個年度的消費量。高庫存將持續壓制棉價上行。
另外,隨著新疆棉花直補政策的實施,內外棉價差有望收窄,國產棉價格將因此承壓。
自2010年開始內外棉價差就一直維持在高位,直到2014年4月1日,國內儲備棉競拍底價從18000元/噸下調到17250元/噸,內外棉價差才有所收窄,但之后再次擴大。進入新年度,國際棉價重心下移明顯,當前內外棉價差(特別是1%配額內)再次收窄。有關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內外棉價差在滑準稅下折價3125元/噸,1%關稅配額下折價941元/噸。
據了解,這一方面是因為今年中國進口棉配額的限制,使很多中國買家的配額嚴重短缺;另一方面,部分外商將進口棉的合同保證金比例提高至15%—20%,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棉進口。
隨著新疆棉花直補政策的實施,國產棉價格受政策的影響大大減弱,今后將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在內外棉價差持續收窄的預期下,預計國產棉價格也將延續弱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