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零售爆發增長 零擔快運并購暗涌
北京又降溫,寒峭得緊。北五環外,能容納432人的中關村軟件園國際會議服務中心一樓報告廳內,擠滿了人。這天是周五,當夜色漸落,這些人仍沒有離開的意思。
這是第一屆中國電子商務跨界產業峰會,沒離開的人們絕大多數來自近百家投資機構,以及想要推銷自己的電商、物流等項目的創業者。他們都想找到合適的資金與項目。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王選慶說,由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正在帶來一次新的產業革命。它對零售業來說也是一次巨大的變革,而物流,則成為支撐新一輪零售業革命的關鍵。
過去幾年中,隨著國家利好政策頻出,物流行業獲得迅猛發展,快遞行業的并購整合率先啟動,高度聚合,前六大快遞企業搶占了80%的市場份額。而隨著人們網購的物件越來越大,運輸的方式已從快遞轉向由零擔物流來承擔。
“下一個機會爆發點應該在快運行業。”安能物流董事長王擁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快運行業有數萬家企業,前六大快運企業卻僅占5%的市場份額,其余大多數都是體量相當的小企業,存在著巨大的投資整合機會。而在快運行業推廣加盟制,或將有利迅速整合行業,獲取競爭機制與話語權。
變異中的機會
普華永道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消費市場正在經歷著轉型,消費者從以往偏好以價格為取向轉變為更注重質量的消費。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的迅速崛起,則促使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呈現出智能、互聯和自主的趨勢,消費者根據需求更主動地選擇不同的渠道來購物,這些變化正深刻改變著中國的零售業。
以消費者為中心,全渠道的經營成為零售企業轉型的主流方向。中國消費者在網購方面領跑全球,每天中國有七分之一的消費者在網購,而全球對應的數字只有5%,每星期的網購比例中國是60%,而全球是21%。
王選慶亦認為:“我國零售業目前正經歷一場深刻的革命,即網絡零售。”據其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網絡零售額就已達到1.82萬億,同比增長了49.9%,而去年全年也才1.85萬億。
在網絡零售劇增的同時,傳統的零售企業卻普遍出現了經營困難。王選慶透露,2013年中國零售百強的銷售額首次出現了個位數的增幅,只有不到10%。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也從2009年的11.1%下降到8.6%。大型實體店鋪不斷關閉,截至今年六月,百盛關閉了六家門店,蘇寧2013年的門店數比2012年減少了79家,國美減少了100家。
為主動擁抱新市場,各零售企業積極做線上與線下的融合。2013年,傳統零售企業網絡零售的增速達到了38.6%,其網絡零售額占了整體銷售的比重也由2012的1.7%提升到2.3%。同時,電商主動向線下實體滲透,京東宣布和15座城市和上萬家便利店進行O2O合作,與太原唐久超市深度合作形成了京東唐久大賣場,基本形成網上賣場加實體店加物流配送網全渠道。
王選慶表示,由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正在帶來一次新的產業革命。它對零售業來說也是一次巨大的變革,物流則成為支撐新一輪零售業革命的關鍵。
王擁軍亦介紹稱,隨著零售商全面觸網,家居、工業配件、家電、家紡、服裝、陶瓷、食品、建材器材等行業均開設了B2C市場,消費者可以網購這些家具家電或建材等大物件,直接送到家門。據其透露,僅家居的電商定單,2013年阿里平臺一家的成交額便達到約350個億,可見的將來仍將快速增長。
B2C的快速興起,無疑將催化對零擔快運需求的加速。在此之前,4000億零擔快運市場中,B2B市場的訂單占據了絕大部分。而今,情況似乎在起變化。
快運整合潮來襲?
王擁軍認為,零擔市場正在迎來快速發展時機,其機會恰如前幾年隨著電商爆發性增長所帶來的快遞跨越式發展風潮。
據國家郵政局提供的數據,快遞業務量從2006年的10億件增長到2013年的91.9億件,年均增幅達到37.3%,市場規模在世界上“坐二望一”。2013年,我國快遞日均業務量突破3000萬件,高峰期超6500萬件。而2014年這兩個數據也都翻番,高峰期業務量甚至突破一億件。
自2011年3月以來,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經連續40多個月累計同比平均增幅超過50%。這一快速發展背后,是快遞行業內部整合并購加速,雖然截至2013年底,由管理部門頒發經營許可證的快遞企業已經超過9000家,但6家過百億的快遞企業占有了快遞市場79%的份額。
與此相對比,快運行業擁有數萬家快運企業,而前六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加起來也只有5%。王擁軍指出,目前快運行業有4000億的市場規模,遠比快遞行業的2500億市場大得多,此前電商局限于30公斤以下的小貨,小商家的滲透量并沒有那么大。但當零售業的電商需求從7%增至10%,甚至20%-30%,則快運B2C的訂單會大量興起,也會加速快運行業的整合。
“我相信,零擔快運整合的空間已經到來了。”王擁軍稱。
與專線物流等整合異常困難不同,之所以零擔快運能夠與快遞行業一樣進行并購整合,王擁軍認為它們擁有的共同點在于服務對象都是個人,話語權不強,所以物流公司可以定義標準和產品,也可進行標準化服務,另外還都能做網絡化布局。加上都有電商驅動,高度同質化的需求可以推動這個行業整合,成就巨無霸企業。
如果整合潮正在來襲,誰將主導這一次整合?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快運行業領頭的企業有德邦物流、天地華宇以及安能物流等。事實上,這三家領頭的企業也已經早早被資本盯上。
2013年3月28日,中信產業基金以7.5億元從TNT快遞手中收購天地華宇100%股權。德邦物流、卡行天下也早早迎來鐘鼎創投等資本的進駐。安能物流的融資則已進行過數輪,早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初獲得包括紅杉資本、美國華平投資集團在內的3輪投資;今年7月,華平集團宣布對其追加5000萬美元投資,這是華平集團對安能物流的第二次投資。
在資本的助推下,領頭的快運巨頭發展迅猛,德邦物流在2009年僅有10多億元營業額的規模,而今年很有可能突破120億。安能物流也在過去兩年半時間內建成7個集運中心,350個加盟網點,擴張速度達到了200%。
在追逐市場機會之際,王擁軍認為加盟制企業更有優勢。據其透露,網絡性物流企業的管理架構分成三層,即總部、分撥、網點。投資規模最大的是網點,管理全國一萬五千個網點是非常龐大復雜的任務,因此直營式的快運公司發展緩慢甚至是倒退,就是因為上千個店長的管理就已經讓他們疲于奔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