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絕對價格已處低位 但反替代仍然需要時間
目前棉花絕對價格已處于低位,繼續下行的空間有限。但受宏觀經濟預期影響,棉花價格仍維持弱勢振蕩行情,在相對長的一段時間內,棉花價格底部振蕩的可能性較大。2015/2016年度,國內棉市供需關系雖有所改善,棉花整體進入去庫存周期,但用棉需求好轉需要時間。另外,考慮到棉花價格波動的季節性特征,2015/2016年度棉花價格走勢前低后高的可能性較大,抄底需要耐心。
回到棉花基本面來看,從2014年以來,國內棉花價格已累計下跌超過35%。目前期貨倉單棉、兵團棉、國儲棉正爭相進入現貨市場。從絕對價格看,目前棉花現貨價格已經跌至近6年來低點;從相對價格看,目前棉花價格整體優勢剛開始體現,但反替代仍需要時間。
首先,在棉花收儲3年間,國內棉花被大量化纖替代,化纖產品在舒適性、功能性以及產品利潤方面都有較好的發展。目前棉花與滌綸短纖價差在5000元/噸以上,與粘膠短纖價格基本持平。棉花對滌綸價格優勢還不明顯,棉粘價差雖有明顯回歸,但要重新奪回市場,從產業鏈原料端傳導至消費端至少還需半年的時間,即棉花價格需止跌且低位振蕩半年左右。
其次,進口棉紗對國內棉花消費也有明顯的替代,在國內棉花價差明顯時,貿易商進口積極性較高,進口紗進入國內市場的路徑、渠道被逐漸打通,部分織廠也逐漸適應了進口紗的生產。在內外價差縮小時,雖然紡紗廠在原料成本環節差距不大,但由于用工成本、融資、水電等費用明顯增加,紡紗的加工費用逐年上漲,紡紗實際利潤勉強做平甚至虧損,實際經營舉步維艱。單純從價格上看,國產紗優勢不明顯,必須從履約能力、售后服務、供貨保障等其他環節爭取市場,這個過程也需要棉花價格能夠在低位相對穩定,才能給國產紗以喘息的機會。
最后,2014/2015年度是國內棉花從政策走向市場的第一年,反映在棉花市場上有幾個突出的問題:一是國產棉加工質量參差不齊,難以滿足紡織用棉需求;二是棉花企業原有銷售渠道多數喪失,棉花市場供需兩端對接不暢;三是棉花供給多以中低質量為主,而需求則多集中在中高質量,低價的棉花實際質量水平亦較低,紡企需要的質量較好的棉花存在較大升水。這些結構性矛盾需要在市場化發展中逐漸解決,所以實現供需平衡需要時間逐步調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