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更喜歡網購衣服還是實體店消費?
近年來,電商爆炸式發展,讓實體零售陷入風雨飄搖的窘境。很多實體店店主都在抱怨網購讓他們難以生存,甚至對銷售失去了信心,可互聯網營銷就一直擺在那里。
今后,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消費者會首選線上店鋪還是實體店?或許有人堅持原先的購物習慣,或許有人很快改變。以購買衣服為例,記者對消費者進行了一次小調查。
有人全網購,有人全去實體店
90后姑娘小吳說,自己買衣服、給男朋友選衣服,全都是網購。“我比較喜歡足不出戶的購物方式。我不喜歡逛街,網購少去了討價還價的麻煩,還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衣服寄過來,合適就收下,不合適就退貨,很方便。”
80后小朱稱,她只在網上買過一次衣服。“那時淘寶剛興起,我看中一件外套,賣78元,當時覺得不錯,讓同事幫我下單付錢,結果衣服寄過來標簽上寫的是小號,但穿起來比大號的還大呢。考慮到退換貨麻煩就沒退,衣服送了人。”小朱第一次網購被傷,便再也沒有去網上買過衣服。她認為,買衣服就要到實體店,今年她自己還開了一家10多平方米的女裝店。
70后小馬,是一位男士,從來沒在網上買過衣服。“我一般在固定實體店買衣服,店主知道我穿什么款式、什么碼,我看中了款式就拿回家,如不合適再退還給他。夏天上衣加褲子四五百元、五六百元,秋冬天一套一兩千元,價格都在接受范圍。在實體店買衣服能看到真實的款式與面料,比網上靠譜一些。”
除了價格,消費者更注重購物體驗
過去3-5年,由于網上價格便宜,實體零售店在價格戰中,拼不過網店,倒下一大片。
消費者小吳平常幾乎不去實體店買衣服的原因之一是收入不高,衣服太貴。“商場專賣店里,一件夏裝上衣動不動就兩三百元,一套下來便宜的要四五百元,貴的要上千元。對于月收入只有3000元的我來說,消費起來有點吃力。而街邊店鋪的衣服,標價虛高,還價很累。”
小吳說,她的很多朋友在網上買衣服,主要還是圖便宜,但畢竟看不見實物,不滿意就要退貨,還倒貼快遞費,次數多了,興致也會降低。“網上的圖片可能是正品圖拍攝的,發過來的貨很可能是仿牌;看的圖片說明是高腰褲,發過來可能就是中腰或低腰褲。”
“近年來,普通服裝店確實受到線上店鋪的較大沖擊,有關門的,有轉行的。但堅守下來的人發現,只要能提供消費者良好的購物體驗,推薦的款式、面料都合適,而且價格合理,很多消費者始終是你的優質客戶。”椒江現代天地管理人員林進說。
在路橋中國日用品商城批發服飾的毛女士的觀點差不多。她說受線上店鋪的沖擊,服裝銷售在萎縮。去年,有的商家與生意最好的時候比,年銷售額少了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而她家就沒這么多,原因是她入手的很多服裝性價比高,同款衣服甚至比淘寶售價還低。
服裝實體店被網店 完全替代可能性不大
實體店的利潤在降低,是不爭的事實,為何說服裝實體店永遠不會被網店替代呢?
“女人天生就喜歡逛街,只要有人逛街,實體店就會有,網購永遠代替不了實體店。”小朱說,服裝實體店如果被線上店鋪代替,要做到兩點,一是網店模特圖片不再PS,實物和圖片保持高度一致;一是發明一種軟件,準確把消費者的身材尺寸上傳,和衣服搭配在一起,能看到真人大小的圖片。
“對消費者來說,其實并不存在線上線下的區分,大多數消費者是用腳投票的,哪里好哪里性價比高,就去哪里。”小朱開店的理念是,堅持高品質、低價格,回頭客就會多。
“一旦線下實體店從源頭縮減成本,控制價格,就一定能把消費者從線上拉回線下。”林進說,不管是線上店鋪還是線下實體店,只是消費者選擇購物的一種渠道,最終決定勝負的不是線上線下,而是品質與價格。
更多精彩報道,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