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蒙古皮靴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10年6月,吳潤達成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蒙古族皮靴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也是吳家制靴的第五代傳人。
蒙古靴是蒙古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件之一,有氈靴、皮靴和布靴之別。傳統的蒙古皮靴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材料,經5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吳家祖上在清朝咸豐年間給府衙的官員專門做靴子。吳潤達15歲開始和父親學習做靴。老人說,小的時候學習制靴手藝時,只有在過年時才能休息五六天。這樣,當別的兄弟學習科學知識、考學、工作的時候,吳潤達鉆進作坊里埋頭學習手藝,成了吳家制靴的真正第五代傳人。
2006年,退休的吳師傅發現呼和浩特市場上銷售的蒙古族皮靴做工粗糙,樣子不全,和傳統的蒙古族皮靴的制作工藝相差甚遠。于是,扔下老本行42年的吳師傅重操舊業,拿出了塵封柜子里近半個世紀的皮革、工具,讓蒙古族皮靴的傳統制作工藝重新煥發光彩。
吳師傅能夠制作7種樣式的蒙古靴,它們之間的區別表現為幫、靿和靴底樣式、尺寸的不同。蒙古靴主要由靴筒和靴底兩個部分組成,蒙古靴靴筒內部和靴底都比較硬實,穿著時一般要在靴底墊上氈墊,在腳上套上厚厚的氈襪,以防硌腳。蒙古靴主要分為靴底制作、靴筒制作、上靴子和排靴子四大步驟,需要打層子、納底子、下幫子、挖云子等50多道工序,制作一雙大概需要10天左右才能完成。蒙古靴各種樣式一般不分男女,不分左右。靴上的圖案包括“二龍戲珠”、“珠寶連城”、“蝙蝠點水”、“五色祥云”。吳潤達說,過去有錢的人才穿帶云子的靴子,沒錢的穿光面的素靴。修飾云子的靴子,一雙最多可飾40個云子,最少要契4個。
吳師傅親手制作的純手工蒙古族皮靴技藝精湛、用料考究,獨具民族特色,被眾多游客帶到了世界各地,成為珍貴的收藏品。
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我區對全區非遺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傳承人給予每人每年5000元補貼。目前,年逾古稀的吳潤達老人希望多找幾個學徒,把自己掌握的蒙古族傳統皮靴制作技藝傳授下去是他最大的夢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